堂,娃娃都要大老遠跑到靠山村去上學。現在又有了安寶和修田兩個秀才,修田還小,明顯還要繼續往上考,所以能開學堂授課的也就只有安寶了。
很快,村民們便按照安平所說的回家養菇框小心的伺候上了。情況果然如安平所料,菇框開始發菇之後,村民們開始爭先恐後的跑到鎮上和靠山村那邊去賣,起先菇子的賣勢和價錢很少,不少人幾天就把本錢撈回來了。可是沒出三四天,屯貨的現像就開始發生了,菇子賣不出去,拿回家一隔夜就要壞,只能賤賣,可是原本賣二十文的東西,現在賣十文八文甚至五文三文,這叫村民們心裡如何捨得?
其實安平的心裡也著急。
情況都像預料中的那樣發展,可是文陵那邊一直沒有訊息。如果聯絡不上船運戶,他也不敢就這麼大張旗鼓的開始收購村民們的菇子啊。可是如果不收,就這麼眼睜睜看著村民們賤賣掉手裡的菇子,安平都要替他們心疼。無奈之下,只好叫村民們先不要著急,產出的菇子如果賣不了,就趁著天好曬成幹菇, 等他聯絡好船家,村民們就可以把幹菇送去他家,只要比市價低個五文左右就可以。
村裡一時間又掀起了曬菇熱潮,家家戶戶門口都晾曬著朵朵鮮菇,點點紅色給灰土土的張家村添了不少亮彩。除了擺弄幹菇,村民們還天天有意無意上安平家門口走動,盼著他說的那個什麼船運大戶早點出現,要不然家裡屯那麼多幹菇,賣也賣不掉,吃又吃不了,這不是要愁煞人麼。
屋漏 偏逢連陰雨,家家戶戶正按照安平說的將賣不掉的菇子曬起來的時候,天又下起了秋雨,沒有太陽,菇子曬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好好的東西爛掉,急的村民們直跳腳。
最叫人氣憤的是,正在這時候,劉和平趁機跑出來到處說,安平打著帶動村民致富的幌子,其實是沒安好心眼兒哩,這菇子養是會養了,可是賣不了,那有個屁用?他安平這就是空畫一張大餅叫大夥兒往上撲哩。
好在有里長在,村民們雖有被劉和平誤導的,倒也沒有引起大動亂。安平也心疼那些爛掉的菇子,只好又冒著雨挨家挨戶的跑出去教鄉親們用炕爐烘乾菇子的辦法。秋雨很快停下,村民們的怨聲也隨之消失,他們也不是傻子,看得出來安平是真心要幫大夥兒的,那劉和平明明是跟安平有過結,特意跑出來臭人家的。如此,劉和平在村中的人氣更差了,幾乎被孤立起來。
秋雨一停,文陵就帶來個訊息,薛捕頭幫著搭上了洪縣船運大戶孫家的線,孫家在彎月鎮上的生意掌櫃高掌櫃還親自跑了趟張家村。
孫家是世家船運的大戶,天南地北都有人緣和生意,在洪縣是數一數二的人家,本來張家村這點小買賣,他們是不可能看得上眼的,只是薛捕頭牽線,不好意思拒絕罷了。
高掌櫃是個爽利人,親自看過了曬好的幹菇,又嚐了味道,當下便跟安平商量好了價錢。幹菇的市場價兒是五十五文一斤,高掌櫃給五十文,其中五文的差價兒他要四文,給安平一文。
三斤鮮菇能曬一斤幹菇,如果賣鮮菇,能換六十文。要是按高掌櫃的價兒,等於是每三斤菇子要少換十文錢,不過不用頂風冒雨的天天跑去賣,更不用擔心價錢問題,村民們自然都歡喜異常,聽安平一說,立馬就將家中屯的曬好的菇子送了過去。
照理,菇子是要拿去賣完之後,才能再回來結帳的。安平為了先安撫一下受了驚嚇的村民,從自家拿出錢來先墊上,當場過稱給錢。一時間, 安平家門家的空地上,熱鬧非凡,歡喜異常,拿到錢的村民們長舒出胸中一口氣,稱讚安平的同時,再唾棄劉和平幾句,氣的劉和平病躺在自己家的炕上起不來了。
這次一共收了小兩百斤的幹菇,這批貨要隨進京的船去往京城。高掌櫃答應,如果這批在京城裡賣的好,以後就會跟安平長期合作。
村民們拿到第一筆錢,大受鼓舞,更加賣力的照料起家中菇框。而安平則在送走了高掌櫃之後,又立馬忙活起他的魚池來。新建的魚池裡已經養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魚苗,今年時候太晚,是不能再出魚了,到明年入夏才可以出魚。另外養的蚯蚓也有些供不應求,還要再加大養殖池子。同時,自家產的菇子也要曬成幹菇。
十天之後,高掌櫃又來了張家村,把錢帶來的同時又帶了個好訊息, 他打算長期跟安平合作。不過他也表示,這菇子好賣是好賣,就是量太少了,利也就小。如果每次能再多收一些就好了。
安平胸中有數,今年先叫村民們養菇練手,明年的時候,就每家多給幾個框,到時候產量不就上去了麼?再說高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