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地找我父親的麻煩?”黛玉捂住了嘴,張大了眼珠子,幾乎掉下淚來。

賈瑾看著黛玉,臉上透著欣慰也有無奈:“這是明面上的數字,實際上可能比這個多得多,有可能是兩倍,也可能是十倍。不然,就不會有鹽政乃是天下第一肥缺這樣的說法了。糧食漲價了,只要不是大規模的災荒,平民百姓都會計較一番,吃不起白米,就吃麵,買不起面就吃高粱,實在不行就去挖野菜,如今又添了甘薯作口糧,忍上幾日,總會熬過去的。而鹽卻不同,鹽只有兩種,一種是山鹽,大多來自自貢;一種是海鹽,揚州就是最大的產鹽區。自貢自不必說,山路崎嶇,運輸不易,所以本朝用的大多是海鹽。在只此一家又沒有其他的替代品的情況下,百姓們就只能忍受著鹽商的盤剝,而朝廷一再加重鹽稅也無濟於事。”

幾位嬤嬤坐正了細聽生怕漏了一字半句的,而黛玉已經是開始發呆了,就連賈瑾問她有沒有聽懂都不知道,直到賈瑾又推了推她,才迷迷糊糊地說了聲:“姐姐,我完全不懂,不過我都記下了。”

賈瑾笑笑,道:“姐姐我說的都是最粗淺的,妹妹以後慢慢地琢磨著就是。妹妹只要知道一樣,本朝模仿前宋,爵、官、職,三者是分開的,俸祿也不一樣,像我父親身上原本就有的一等將軍就是個爵位,而二叔身上的員外郎則是官位,一年也就二三百銀子,可是如今我父親身上光爵位就有兩個,又是戶部郎中,除了俸祿以外,還有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廚料、衣糧等等額外的貼補,一年可不止千兩之數。姑爹的巡鹽御史又是個要緊的,品級也比我父親高,所以這些貼補還要多些,妹妹可不必太過憂心。”

“可是妹妹總覺得自己太過靡費了,若不能做什麼,妹妹心底不安。妹妹想著是不是從日常應用上節儉些才好。”

“妹妹說什麼傻話呢。”賈瑾拍了拍黛玉的手,“妹妹難道忘了,光你我的小廚房裡的米糧就有多少種?秈米、粳米、糯米、小米、糙米、黑米,林林總總不下二十種,就是御田粳米在我們家裡,連有些頭臉的丫頭都知道用來做粥是好的,做了其他的她們還不要。若是連妹妹都要節儉起來,外面的人還當姑爹出了什麼事情、我們賈家刻薄得連親戚家的姑娘都要怠慢了呢。”

“對不起,二姐姐,是我想岔了。”

賈瑾捏了捏黛玉的臉頰,道:“傻妹妹,記住,這些丫頭下人們跟著我們不過是因為能過上好日子又有銀錢可得,若是妹妹節儉了,那她們也必須節儉,若是時間久了,還會召來不滿和背主呢,因此我們這樣的人家,就是節儉,也不會從這些地方來節儉。妹妹要記得,在我們這樣的人家開源永遠比節儉有用得多也容易得多。還有,我們身上的衣裳首飾、口中的糧食果子都是百姓辛辛苦苦勞作出來的。百姓將自己的血汗交給國家是因為國家能保護他們不受戰亂之苦,將這些東西賣給我們這些官宦之家,是因為他們希望我們能為國效力、同時也讓他們能養活自己的家人,我們吃著精美的食物、穿著華麗的衣裳,就是將他們的心意記在心裡、揹負起他們的期盼,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所以,妹妹,不要說什麼節儉的話,該吃的吃下肚子去,該穿的穿在身上,然後牢牢記住他們的期盼,想著是不是可以用自己手中了財物力量,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工作的機會,讓他們能有個為自己而努力的安定的生活。”

黛玉得了賈瑾的話,心裡平靜許多,卻依舊不明白,只得將這些話全部記下,寫信寄給林如海。同時,黛玉也知道了自己手裡的銀錢可作大用,也細心地收好了。賈瑾送走了黛玉,想了想,叫了崔嬤嬤,拿了從買賣街上得的珠玉寶石和外面剛送來的素面金簪銀釵及金銀線各色上等綾羅羽紗等物,讓白嬤嬤去教導那些丫頭們扎宮花,又才對金嬤嬤崔嬤嬤二人道:“林妹妹今兒來卻讓我想到了一件事,只是現在又混忘了,等我琢磨透了,再請嬤嬤們為我參詳參詳。今兒個,我請兩位嬤嬤來,是想問一下,嬤嬤們可知道有什麼人會做琉璃的,我想置辦個琉璃作坊。”

金嬤嬤和崔嬤嬤二人對視一眼,才道:“若是郡君想置辦琉璃作坊,老身一下子倒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不過,老身有個好姐妹,她有個殘疾的侄兒會做這個,若是郡君首肯,老身可以去打聽下。”

“也好,嬤嬤們不妨多商量商量,多推薦幾個人出來。還有,上次莊子上送了可用的流民名冊來,嬤嬤可都看過了?裡面有沒有會釀酒的人?”

崔嬤嬤笑道:“倒是有三戶人家,一家八口人之前是釀燒酒的,另外兩家是釀黃酒的,一共十一口人,如今都還在莊子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