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也起來吧,陪我一起用膳,完了再給我說說你寫的都是些什麼。”
李公公得了聖諭,趕緊讓小太監們在體順堂的東間設了宴席,太子和賈瑾陪著皇上用膳。賈瑾不像那些後宮的女子,為了身材和美貌,只吃一點點;也不像那些文官,心思很重,陪皇上用膳都只用小半碗;倒有些像那些武將,放開肚子大吃,不但坦坦蕩蕩地讓宮女給她佈菜,還嫌宮裡的碗小,添了兩次飯才飽。皇帝和太子見賈瑾吃得開心,也覺得難得的好胃口,不但比平日裡多用了半碗飯,在賈瑾第二次添飯的時候,還盛了一碗湯慢慢地用著。
等賈瑾用好了飯,漱口、盥手,又上茶果,太子才道:“說起來,兒臣還是第一次跟青和郡君一起用飯呢,倒是難得的好胃口。”
賈瑾笑道:“太子殿下請見諒,臣女這是在莊子上弄出的毛病,不吃這麼多,回頭臣女就沒力氣做事兒了。”
皇帝奇道:“這是你在莊子上得的毛病?其他的人也這樣嗎?”
賈瑾向皇帝行了半禮,才道:“回皇上的話,是的,不止臣女如此,就是那些莊戶們也是如此。臣女在莊子上的時候,是跟那些莊戶們一起下地忙農活的,平日裡就早晚兩頓,若是不吃飽,就沒有力氣幹活。所以,臣女在莊子是住了大半年以後,就再也不挑食了,反而養成大胃口,不吃飽,就難受的緊,做什麼都沒精神。臣女家裡還好,怎麼也不會短了臣女的吃穿;那些莊戶人家可不行了,糧食是給正勞力吃的,女人和孩子就只能吃個半飽,在臣女的莊子起色以前,家家戶戶都有天天餓著肚子睡覺的人,哪怕是豐收的年份也一樣。就是如今臣女的莊子起來了,莊子上還有因為連著三天做米飯而被長輩罵敗家的小媳婦兒呢。”
太子很好奇:“那那些莊戶們又如何度日的呢?他們可吃得飽?”
賈瑾道:“回太子殿下,以前,臣女跟那些個莊戶們以前下地的時候,曾經聽見他們說起過。若是他們種的是自己家的地,那麼,早上就吃煮得有些爛的米飯,就著野菜,下去那麼兩碗,若是再多,就要被長輩們罵了,傍晚回家,就喝粥,再做些雜活,灌一些水,然後就半餓著肚子睡覺。若是家裡娶了親的,有人心疼著,去地頭送些乾糧的人,也有。另外一種,就是給大戶人家做工,尤其是農忙時節,搶手糧食的時候,那是急缺人手的。那些大戶人家就會在早晚都做上健健的米飯,殺雞殺豬,做上好些肉食,那是他們除了年節少數能吃到肉類的日子。”
太子道:“那他們豈不是天天餓肚子?”
賈瑾道:“回太子殿下,是的,老百姓們幾乎天天都在餓肚子。早上不多吃一點,到了下午就沒有力氣幹活,自然,他們的胃口就被弄得很大,隨便哪個莊稼漢子都能吃下兩大碗的飯。鄉下人的玩也不像這個玩這麼小,倒是和這個湯碗差不多大。到了晚上,他們又要節省糧食,就只能喝稀粥,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只能餓著肚子睡覺了。如今倒還好一點,有了紅苕,每日晚上做飯的時候順便烤些紅苕出來,臨睡的時候吃一點,就不會那麼餓了。而且紅苕高產易活,每家每戶在門前屋後種上那麼三五分地,就足夠一家子的口糧了。”
正文 第九十節
第九十節
皇帝和太子久居深宮,倒是第一次聽說這些事情,原來紅苕能在京畿一帶被迅速推廣開來還有這麼一層原因在。
太子好奇不已,問道:“難道就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也是如此嗎?”
賈瑾道:“回太子殿下,是的,就是好年景也是如此,為的就是能省些錢糧積攢些銀錢。對於那些百姓人家來說,雖然本朝的稅賦為十中取一,但是還是要應付其他的一些雜稅,比方說什麼火耗、房費、票錢、升尾,還有什麼津貼、捐輸之類的。京畿一帶因為是天子腳下,又有許多高官貴人的莊子別院,那些官吏們還不敢過分,若是到了其他的地方,那這些雜稅就可能被叫得極高,最後,百姓人家要交的稅,五中取一已經是個好官清官了,很多地方都是三中取一甚至更高。”
太子怒道:“這些個貪官汙吏,居然動這樣的手腳,還矇騙君王,實在是該死”
皇帝端著茗碗,以碗蓋輕拂著茶水,淡淡一笑,卻不出聲。賈瑾看看皇帝的臉色,就道:“太子殿下錯了呢,那些官員可不一定都是貪官汙吏呢。就是一個好官,人家想做些實事,沒有銀錢可不行呢。就比方說,雁影湖那裡的官員,也算是個好官,可是那裡的稅收也達到了近四成。那裡的雁影湖,常年鬧水災,若是不修整水利,那麼豈不是看著洪水肆虐、百姓流離失所?若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