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小說:道行仙緣 作者:垃圾王

手,菜燒得非常不錯。婚後,見於為好像什麼事都知道得比較地道,戚君慧非常驚奇,曾多次追問,但於為總說是以前在書上看的,戚君慧也逐漸信了。

婚後的日子很平靜,轉眼間,六年的時間過去了。婚後兩年,生了個女兒,取名於靜靈,現在已經四歲多了。六年中,於為練功的機會少之又少,由於怕引起戚君慧的誤解,所以,只是在戚君慧沒在家的時候,才進如意居中去打坐體悟。這六年,於為練就了一項本領,自己在如意居中打坐時,只要戚君慧一回來,於為老遠就能聽出戚君慧的腳步聲,並可以馬上停止打坐,及時從如意居中出來。所以,於為的秘密,戚君慧也一直未發現。

幾年體悟下來,於為心下明白,已經完全可以開始下一個階段的修煉了,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畢竟,心動期的修煉是真正的修仙,每一次入定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年以上,如果自己躲在如意居中入定,家裡人找不到自己,不知道會怎麼慌張呢。

不過,有時儘管戚君慧在場,於為仍然打坐體悟,但謊稱自己是練習氣功。戚君慧自然請於為教她,幸好於為看過的書多,其中少不了氣功方面的,透過悉心研究,找了一種適合女性鍛鍊的功法,傳給戚君慧。雖然於為沒修煉過那種功法,但憑著自己練習仙緣法的底子,還是很順利的滿足了戚君慧的要求。從此,夫妻兩人經常在一起打坐,戚君慧一直矇在鼓裡,以為於為練習的功法,與自己是一樣的呢。於為每當想到這裡,就不免暗中發笑。

看看快到公元一九九一年了,於為所在的紗廠的效益,也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廠裡又是調整領導班子,又是搞承包,折騰過來折騰過去,始終不見景氣,許多人開始找退路了。

在於為他們科,科長林永明本來就心有不甘,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現在見廠裡效益不好,乾脆辭了職,回農村去當養魚專業戶去了。

林永明走後,論資排輩,由原來的副科長主持技術科工作。本來一開始還沒什麼事,但因為於為業務能力較強,有人私下議論,認為於為應該當科長,不料,這些議論不知怎麼的,傳到主持工作的副科長耳朵裡去了。於為雖然覺得不妥,但也沒有辦法制止這些議論,漸漸,於為感覺到了副科長對自己的提防之心。

本來工作與否,對於為確實沒什麼意義,對當不當領導,於為更沒有想過,反正自己不吃飯也餓不死。但戚君慧要吃飯,女兒要吃飯,於為和戚君慧都是明白人,兩人也看出,再呆在廠裡沒什麼奔頭了。於是商量了幾次,並做通雙方老人的思想後,兩人也象林永明一樣,雙雙辭職下海開飯館。

辭職後,張羅了一段時間,東拼西湊,籌集了一萬多元。於為考察後,把自己的客戶群定位在工薪階層上,在一條不算太偏僻的街面上,低價租了間小屋,有五十來平方,又花了幾千元進行了適當的裝修,做好了開張的準備。

第十五章 結識同道

在於為和戚君慧的精心準備下,飯館如期開張了。戚君慧費了幾天腦筋,給飯館取名為“譽美食家”,名字想好後,寶貝得不得了,在於為面前大大地自誇了一番。見戚君慧興致這樣高,於為當然點頭同意。

開張之前,於為還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練習提高做菜技術。一個小飯館能否生存,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特色和口味。於為是個聰明人,知道應該出奇制勝,再三斟酌後,決定以川菜為主。四川是個人口大省,到全國討生活的人很多,在天津開川菜館,既照顧了川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天津本地人的換口味心理,一舉兩得。為使飯館的川菜地道,一開始於為還想請個四川廚師,但一直沒物色到,於為才下決心自己上。

中國地大物博,南北菜餚口味有天壤之別,川菜是中國主要菜系之一,享有“吃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川菜取材廣泛、風味獨特、調味多樣、菜式適應性強。要做好川菜是不容易的,故有“十年的秀才、百年的廚師”之說,但好在於為以前對做菜本來就有些講究,現在為了飯館的順利生存,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一段時間的私下練習後,就比較熟練地掌握了炒、煎、烘、氽、炸、燻、泡、燉、糝、燜、燴、爆等技法了,做出來的十幾個家常菜達到了色、香、味、形的統一,於為也不禁自我陶醉起來:嘿嘿,還真想不到呢,自己技術會這樣好!美死。

譽美食家開張後,果然天如人願,生意興隆。由於飯館味道不錯,價錢適合工薪階層,開張不久,就有了比較穩定的客戶群,到後來,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提前訂餐。人逢喜事精神爽,於為仗著自己修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