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司南看見還有2節車廂空著,就和身邊的郭溪人耳語了幾句,在郭溪人的示意下,秘書張自力示意幾個參加西安火車站的老技工和附近圍觀的一些老年群眾上了火車。
9點15分古老的尚德門外一聲汽笛劃破長天,西北的第一輛火車緩緩啟動,“嗚!!!轟喳轟喳轟喳”機車越來越快,在鍋爐提供的澎湃動力驅動下,往北向同官駛去。
這一路上,由於沒有其它的車輛需要讓行,所以開的時快時慢,火車還不時停下來,在路旁拉上幾個參與修築的工人,就這樣走走停停三個半小時後,等火車到達同官車站時。韓廣琦和高又明帶領的同官施工隊伍,齊聚在同官車站,整個車站人山人海一片歡騰。
“各位父老,這是我們陝西的第一條鐵路,這東西好啊,拉的多、跑的快、不費人力,出門做生意,或是走親訪友,坐上這個刺溜一下就到了。我們陝西人要在生我們、養我們的這片土地上,將鐵路修的到處都是!感謝諸位築路公司的工友和同仁,今天你們是陝西所有百姓的英雄!”郭溪人一席話,徹底點燃了慶祝會場的氣氛。噼裡啪啦的的鞭炮聲和震天的鑼鼓,更有工友們自己組織和表演的舞獅、舞龍和高蹺隊,站前廣場被慶祝的熱浪包圍。
參加完通車儀式,回到位於駱峪河水庫不遠處的辦公大樓,這是一棟充滿德式風格的群樓,上下總共3層,司南的辦公室位於二樓的東南部。在這裡有一個司南一直惦記的人,他就是蔣方震。
蔣方震1882年生人,時年39歲,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早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37年出版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中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是國民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
注:在整個抗戰過程中,最早提出持久戰的是太祖,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中國革命戰爭還是持久戰,帝國主義的力量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規定了這個永續性……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作持久戰”。
………【十五章 發力建設】………
蔣方震是個驕傲的人,而驕傲的人最容易在這個混亂的年代受傷,所以才有了他在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當著保定軍校全校兩千餘名師生,在緊急訓話後,他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位置猛開一槍。
是懷才不遇還是徹底失望,又或是深感於這個民族的不爭,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中國近代史上的軍事大家終於來到的陝西。留學日本獲得陸士會操第一名,逼得日本人規定華人不可與日本軍人同組會操,而後又留學德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這個人就是這個時代中**人的楷模蔣方震。
這個眉目清秀的軍人,讓司南差點產生了錯覺,他更應該是一個詩人或者是學者,而不應成為一個軍人。面對這個人,司南鄭重的敬了一個軍禮,不顧蔣方震詫異的眼光,制止了開口想要說話的蔣方震,然後做了一個禮貌的請勢,兩人一路無語下了辦公樓。辦公樓外,早有警衛準備好的兩匹高大駿馬。
上馬之後一行人先去的是廣闊的大學城,這裡正在加緊建設另外兩所學堂,一所師範學堂和一所中西醫混合學堂。然後又折回水庫、繼而到達軍馬場,又一路南行到基地工廠區和鋼鐵廠,包括最隱秘的牛耳山軍工廠,最後的目的地是東山公墓附近的陸軍學堂和軍營。
在軍營的辦公室裡,司南這才開口說道:“蔣先生,我叫司南。也許您覺的很驚訝,沒錯!您一路走來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辦的,包括剛剛通車的西耀鐵路和西北銀行。我的目標很明確,先期努力發展,爭取和平掌控西北地區,為西北的窮苦人民過上好日子努力,然後我要中國人站在世界任何一個列強的國土上,都能夠揚眉吐氣!您願意與小子一起努力嗎?”
蔣方震的心裡如同江濤浪湧,這一路行來所看到的無不是大手筆和隱秘的東西,這些東西放在任何一個軍閥手裡都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可聽到這些東西全部出自於這個少年人的手筆,他震驚了。隨後的話更是讓他驚奇,他想不到這個如此年輕的少年人,擁有這樣的野心和實力,為了這樣的一個目標,竟然如此隱忍和努力!
“司南,感謝你對我的信任和支援,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最應該做的是待在學堂裡面好好讀書,而不是操勞這些?”
“蔣先生,我已經是大學生了,而且您看到的拖拉機就是我的設計,您覺的我夠格操勞這些嗎?”長久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