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別讓人家笑話我了。我什麼也不要,你快回去吧,我們要登車了。”陳佳貝說完,搶著上了車。
陳佳貝在車窗裡向媽媽揮揮手,她媽媽舉起手裡的營養品,說了句什麼,卻聽不清。
首車鳴了幾聲喇叭,車隊出發了。
這是一座現代化的軍營。整潔的營區、雪白的樓房。綠樹掩映之中,一尊尊墨綠色的火炮威武的昂首挺立。
車隊在一座宏偉的建築前停下。樓身上,是“蘇寧紀念館”幾個金色的大字。旁邊還掛有“愛國主義和德育教育基地”等幾個小牌匾。
同學們有秩序地進入紀念館。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高2�2米的蘇寧半身像。背面是###同志的題詞——“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
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駐足在蘇寧雕像前,認真聆聽講解員介紹著蘇寧生平事蹟。
“蘇寧,1953年生,山西孝義人,炮兵團原參謀長。1969年入伍後,他刻苦學習軍事技術,潛心鑽研軍事理論,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炮兵指揮員。在22年的軍旅生涯中,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當戰士他是訓練尖子,當幹部他被師裡樹為基層幹部標兵、優秀指揮員。走上團領導崗位後,他帶領部隊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苦練精兵,潛心鑽研軍事理論。1991年4月21日,他在組織手榴彈實彈訓練時為救護戰友身負重傷,於4月29日光榮犧牲,年僅37歲。1993年2月19日,中央軍委授予他‘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
聽到講解員的介紹,每個國防生的臉上都是崇敬的表情。葛文軍目不轉睛地盯著蘇寧的雕像。
在紀念館南北兩側大廳,展出了70多篇凝聚著蘇寧心血的軍事學術論文和20多件浸染著他汗水的革新器材,使人們彷彿看到蘇寧為我軍現代化建設而忘我奮鬥的身影。
展廳一角的“雪洞景觀”,真實生動地再現了蘇寧和戰友們雪地宿營的情景,和國防生們拉練時住的雪洞比起來要小得多,條件也要差得多。展廳裡展出的實物還有蘇寧操練過的火炮和復原的“蘇寧居室”。
在仔細觀看了蘇寧生前的照片,戴過的舊軍帽,縫著補丁的襪子,破得不能再穿的軍裝。尤其是那一份份軍事論文手稿、簡樸居室中擺放的小蠟頭以及他犧牲時的實景模型,國防生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黃秋月邊抹淚水邊認真地看著蘇寧用高炮子彈殼做的筆筒和他那條內側清晰地畫有各式兵器的“武裝帶”。
羅笑言舉著相機,用顫抖的手對準了紀念館牆壁上的一段手書體文字調整著焦距。
黃秋月和陳佳貝不禁輕聲地念道:“當你看到外軍指揮系統一秒鐘處理幾萬個資料,指揮戰爭效率成倍增長,而我軍指揮員們還用鉛筆在地圖上點點時,作為一箇中國軍人,你不著急嗎?當你看到外軍炮兵採用一個不同方法,就能用100發炮彈打出200發的效果時,作為炮兵指揮員能不奮發進取嗎?”
淚水不斷從國防生們的眼中湧出。這是二十多年前,世界軍事發展初露資訊化端倪時,蘇寧在日記裡寫下的一段飽含憂患的文字。今天讀來,仍如同在中國軍人耳邊敲響的警鐘。
參觀快要結束時,金主任站在大廳的出口處問道:“同學們,參觀就要結束了,大家現在有什麼感想呀?”
同學們沒有回答,大家還沉浸在巨大的心靈震撼之中。
“既然大家都沒想好,那我來說兩句。大家看過電影《炮兵少校》吧,男主角原型就是蘇寧。這個紀念館我來過多次了,但我卻總是看不夠。這不僅是因為我在蘇寧生前曾與他共同接受過學習培訓,有過短暫接觸,更是因為他的事蹟讓我感動。”金主任說到這裡,擦了擦眼角。
他接著說道:“今天,我重點想講一講責任和使命。古人曾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認為,蘇寧事蹟的感人之處,是他始終懷著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就是每一個現代軍人都應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2年軍旅生涯,蘇寧想現代化、鑽現代化、幹現代化,一直走在時代前面。‘我們不是享受的一代,而是奮鬥的一代。’蘇寧這句話裡蘊含的憂患,應該刻在當代每個軍人心裡。蘇寧之魂,對於我們這支身處世界新軍事變革時代的軍隊來說,正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有人說,一個人走了,如同一盞燈熄滅。蘇寧卻留下了一盞叫做‘憂患’的長明燈。追尋蘇寧的足跡,處處能聽到這位炮兵少校因憂患而早起趕路的腳步聲,時時能感到這位年輕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