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操練,而在於火銃,朝廷已經建了七個製造局,專門生產火銃,只是生產出來的火銃,和從前向郝家訂購的相比,卻似乎相差甚遠,更不必說,郝家的火銃是推陳出新,隔三差五,便撤換一批火銃,即便是那些撤換下來的,也絕不是朝廷的製造局能造出來。
朝廷這兒倒是從倭國那兒進了一批火銃,據說這倭國的火銃又是諒山那兒撤換下來的二手貨,如此一倒騰,竟是三手,而且價格是居高不下,再結果就是,西洋許多藩國紛紛以高昂的價格向郝家購買那些淘汰品,再換一個名目倒騰到大明來,朱高燧再以更高的價格不計成本的購買,而郝家那兒連不用的垃圾都可賣個好價錢,這些銀子正可以拿來不計成本的研製新式火銃,同時又有銀子裝備諒山軍,這等折騰下來,朱高燧已經覺得事情有些不對了,卻又無計可施,他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這製造局怎麼就這般的不經用。
還有操練方面,亦是讓他有些不滿,神機營的操練倒是過得去,其他如五軍營、邊軍就差得遠了,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些精銳人馬,勉強能看,其他的,便是連賴俊都來抱怨。
他雖是中軍都督,可是這軍中的關係終究是盤根錯節,和郝家那種白手起家,從建立開始便純粹無比的諒山軍不同,這大明朝的軍馬山頭林立,一個賴俊怎麼說使喚就使喚得動。
因而,朱高燧眼下只能寄望於時間,希望用時間來慢慢改善。
奏對了小半時辰,朱高燧已有些乏了,黃淮趁機道:“陛下,微臣人等告退,聽說……”
“聽說什麼?”
黃淮笑吟吟地道:“聽說陛下許久沒有去向太后問安,微臣萬死,這些話本不該說,陛下勤政愛民,日理萬機,為的是祖宗的江山社稷,操勞無比,不過陛下偶爾去探望一二,其實也沒什麼不妥。”(未完待續……)
第七百七十一章:最悲劇的學士
黃淮此人的老道倒是讓朱高燧出乎意料之外,朱高燧心裡瞭然,這肯定是黃淮聽說了什麼,否則斷然不會出言提醒,可見此人對自己還是頗為忠心的。
而事實上,朱高燧近來對徐太后確實頗有冷落,如今想了想,倒也覺得是該去看看才好。
朱高燧笑吟吟地道:“黃卿家所言甚是。”
旋即,朱高燧起駕往萬壽宮,去見徐太后。
徐太后這兒,朱高燧已基本上控制,這兒的宦官和宮女大多都換上了朱高燧的人,因而朱高燧也沒什麼可擔心的,即便是會客,或者是宮外的夫人覲見,幾乎是在掌控之中。
這也是朱高燧敢於怠慢的原由,如今,這宮裡的所有人都已翻不出浪來了,唯一讓他牽腸掛肚的,怕也只有那個諒山的郝風樓了。
天子駕臨,自是讓萬壽宮一下子忙碌起來,徐太后已穿戴了盛裝,卷著鳳袍在寢殿中見自己的這個兒子。
一聽說是在寢殿相見,朱高燧倒是有些意外,他已許久不曾去過寢殿了,寢殿是**的地方,代表的是親暱,宮裡的貴人,只有見自己的孩子和丈夫時才會如此不拘泥於禮節,而前段日子,朱高燧只要一到,徐太后都是在正殿中見的,這裡頭卻有許多玄妙。
到了寢殿,朱高燧見了端坐的徐太后,不敢怠慢,連忙拜倒,口稱:“兒臣給母后問安。”
“皇帝請起,不必多禮,你有些日子沒來了。這些日子,哀家倒是一直盼著母子能夠相見。終究是自己的骨肉,雖也曉得有許多人照料著你。可是哀家總是不放心,你來,坐下,讓哀家好好看看你。”
這樣的態度倒是讓朱高燧感覺回到了當初的時候,他心裡鬆口氣,前些日子,母后冷淡,自己還當是她察覺了什麼,現在想來。可能只是因為悲痛過度,精神恍惚而已。
朱高燧欠身上前,在一個錦墩上坐下,笑吟吟的道:“兒臣也擔心母后的身子骨,因此特意囑咐了劉安,每日有閒,都要去暖閣那兒稟告一下,省得母后身子壞了,兒臣還矇在鼓裡。那便是萬死莫贖了,只是前些日子,國事如麻,兒臣總想來看看。卻總是分身乏術。”他一副嗔怒的樣子抱怨,繼續道:“說來說去,還是大臣們做事推諉。否則也不必朕來操心勞力。”
徐太后恬然的樣子,握住他的手道:“哀家自然曉得。你如今是皇帝了,不比從前。”
頓了一下。徐太后才繼續道:“是了,哀家有件事,卻不得不說。”
朱高燧不知她要說什麼事,心裡倒是多了幾分警惕,面上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道:“還請母后告知。”
徐太后笑道:“你看,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