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一如既往的安靜,楊士奇清早來當值,他前腳進了自己的值房,後腳那楊榮便跟了來。
楊榮見了楊士奇,劈頭蓋臉的就道:“士奇,人心,人心啊,人心真是看不透……”
楊士奇脫下了披風,一面接過書吏送來的茶盞,笑吟吟的抿嘴道:“哦,又怎麼了,這些年久總是見你愁眉苦臉 ,不知所為何事。”
楊榮冷笑:“真是稀罕事兒,天子北狩,這就要動身了,可是朝野內外,都伸著脖子,卻都不發一言,這是什麼意思?倒都像是哄著天子走的,有些人啊,這哪裡是捧太子,這分明是害太子啊,陛下要走,當然不希望有人勸說,他是鐵了心,聽不得勸的,可是不勸,就好像大家夥兒都轟著天子走似地,天子琢磨一下,回過勁來。心裡會自在麼?這些人啊……不明是非,不明是非啊…”
楊榮捋著鬍鬚感嘆,晃著腦子。覺得有些懊惱。
楊士奇卻只是微微一笑,道:“這其中的內情嘛………勉仁就有所不知了,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你想想看,天子要走,太子就要監國。太子是儲君,是未來的天子,這個時候你來勸。就有人難免會想,你這不是故意讓太子不能監國麼,這個出頭鳥,誰敢做?就不怕太子記恨?其實太子那邊。也希望有人來勸一勸。怕自己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可是他不能說話,也不能鼓動下頭的大臣們去上書勸說,為何?怕廠衛啊,稍有風吹草動,說不準就鑽進了天子的耳朵裡,你太子私底下串聯大臣,這怎麼成?因此啊。明白的人知道怎麼樣對太子有好處,可是偏偏沒人肯做這出頭鳥。生怕自己的‘好心’,太子不能領會,反而遭了嫉恨。可是不知道的呢,卻還在歡欣鼓舞。至於太子那邊,又是有苦難言,總而言之,大家都在裝糊塗。自古以來,最不好做的,就是太子,左不是右不是,如履薄冰,一個不慎,就可能遭了大忌。”
楊榮一聽,頓覺有理,點頭道:“所以說,人心才是真正的可怕,人人都曉得明哲保身,所以大家都知道這是錯的事,偏偏大家都肯硬著頭皮,就此錯下去。”
楊士奇喝了口茶,身子熱了一些,不禁笑道:“怎麼,勉仁兄近來為何有如此多的感慨。”
楊榮和楊士奇的關係,卻是極好的,便笑了,坦率的道:“近日不是下雪麼,欣賞了雪景,又看了一些近來士林裡傳出的幾個雪景的佳作,感慨就多了一些。”
楊士奇嘆口氣:“話雖如此,可是尋常百姓,只怕就沒這賞雪的興致了,我聽說,昨個兒凍死了三十多人,這還是天子腳下,其他地方,天知道是什麼光景,都說是太平盛世,可是盛世都是如此,其他年景,就更不必說了。那太子的事,你我也就不摻和了,太子殿下自然有的是的人巴結,還輪不到你我…”
說到這裡的時候,楊士奇不禁有些氣惱,他的涵養雖好,可是想到某些小動作,還是不免有點兒心寒,他立即打起精神,道:“話說回來 ,現在漢王是沒指望了,能乖乖做他的藩王已是萬幸,趙王呢,更是絕無可能,太子即便出點差錯,眼下,也是無妨,反正經受的起,倒是聽說,京師裡出了個稀罕事兒。”
楊榮一聽,露出古怪表情:“這事兒老夫也有耳聞,說是那些錦衣衛,個個拿了掃帚上街,給人掃雪去了,還設了粥攤,說是天子親軍,奉天子令,賑濟百姓,這事兒,倒是傳開了,呵……說來真是可笑,這錦衣衛,突然成了善人,想起來都不寒而慄,這些人突然做了善事,這定是別有所圖了,老夫就在琢磨,這郝風樓,葫蘆裡賣什麼藥,倒是有無知百姓,竟是不辨是非,居然為這些小恩小惠,而感激涕零,這事兒,哎……歷來大奸者必若忠,大惡者也必會積善,無知百姓,哪裡分得清什麼是非好壞,被這些歹人矇騙,將來還不知要吃多少虧。”
楊士奇卻不這樣看,搖頭道:“是大奸還是大惡,與你我何干?說實話,他們這時候肯出來,那也是難得,連這樣的人都肯行善,其他衙門,還坐得住麼?有了這個表率,卻也不錯,勉仁,這世上的事,並非只有好壞之分,奸惡之徒肯行善,不會有什麼害處,至於將來他們如何,那是將來的事,眼下,最緊要的,還是救人,近來朝廷是多事之秋,大家的心思,都沒放在這上頭,錦衣衛既然肯挺身而出,又有什麼不好。罷……不說這些,那個郝風樓,據說也親自除雪去了,這個傢伙,也難怪能得聖心,大家都在玩心眼的時候,他倒是好,自個兒去為皇上分憂了,這個,你我都要學著,沒有好處的。”
楊榮並不苟同楊士奇的觀點,不過卻不願引起什麼爭執,只得息事寧人,道:“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