捎口信。
就是張青山和張慶年湊巧那天沒去趕靠山屯的大集,他們村上必定有人會去,將東西交給那個人,再讓他轉交,也是同樣的穩妥,當天張家就能收到東西。
這三份禮之外,今年端午,連蔓兒家還多出另外一份禮來。
“王舉人的禮,這該咋鋪排?”張氏和大傢伙商量□舉人家在三十里營子聲名不錯,只是除了少數幾個較近的本家,他們很少與別人來往。分家之前,連家與王舉人家是沒有來往的。分家之後,也就是她們的連記搬遷新鋪子,她們才和王舉人家有了來往。
鑑於王舉人家的富貴,連蔓兒家這個禮送重了,她們財力有限,若送輕了,不好進王舉人家的門。
“照常送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連蔓兒並不想巴結王舉人家,跟王舉人家來往,也就是簡單地維持來往。
可別小看這維持來往,這會幫她們免除不少的麻煩。所謂縣官不如現管,王舉人作為本村計程車紳,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連蔓兒家的鋪子,也並不需要靠著他王舉人。因此這個禮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輕了。
“……五種粽子,每樣五個,另外再送兩籃子鮮菜、兩小壇葡萄酒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比照吳家和王幼恆,很家常的往來,但是比送給吳家的少了兩個香囊,比送王幼恆家的少了兩雙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隨便送,連蔓兒家和王舉人家,還沒那麼親近的關係。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就這樣定了下來。
……
張家的節禮捎過去,第二個集上,張青山就讓人給連蔓兒家捎了一籃子的杏子回來。至於王舉人家,依舊是連守信去送的禮,王舉人留連守信吃了飯,還派人送了回禮。
一匹大紅的焦布,一對官窯的富貴牡丹的膽瓶。
這兩樣,即便放在官紳大家。也是很擺得上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