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有一些寡居、沒有什麼勞力的人家的情況。
“沒男勞力,也沒人做針線,小孩來幫著放放牛,挖些野菜,這個也算他出了工。”小七也跟著說道。
大家都說好。這樣執行下去,只要是真心想念書的孩子,就沒有進不了私塾的。小七和五郎一樣,都曾經想念書而不得,也就特別同情和他們有同樣遭遇的孩子,所以會想的特別的周到。
“這個是大好事,行善積德,得早早操辦起來。”連守信笑著道。
“對。”五郎點頭道,“咱們先拿出個章程來,然後馬上就辦。”
“我還有個想法。”連蔓兒就道,“唸書的人多,可是真正能走科舉的人卻不多。咱們辦這個私塾,那些有潛力,能走科舉的,咱們當然負責資助。可這走科舉,也不是有錢就行的,還得本人有這個資質、天分。”
那些沒有資質、天分的人怎麼辦,就白白的唸了私塾嗎?
私塾當然不會白唸的,識文斷字,不僅是提高自身的休養,同時也能增強謀生的能力。就比如說二郎,如果他識文斷字,連蔓兒一家為他的安排就會是另外一番局面。
“咱們家現在有這些鋪子、莊子、牧場,以後還會有更多。這些地方都要用人,在咱們傢俬塾唸書出來的,知根知底,更可靠,也更忠誠不是嗎?”連蔓兒接著笑道。
“沒錯,等咱們私塾開學的時候,咱就跟大傢伙明說。能考科舉,家裡沒錢的,咱給出錢。就算考不上,只要學的好,人品好,以後就到咱家來做工,待遇優厚。”五郎就道。
“那肯定有更多的人願意來唸書。”小七就道。
考秀才、考舉人,這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野望,因為太過稀少、遙遠。這個年代,稱科舉高中為鯉魚躍龍門,可這江河湖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