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橫濱與海港無緣,海面在東十餘里外。
橫濱是一個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破虜軍在西面近十里的一個緩坡上正好可以遙望橫濱。
趙烈站在山崗上正用遠望鏡看著東北方的橫濱,這是個不大的小城,還沒有登州水城範圍廣,也沒有登州水城高大。
城西側扼住官道的地界,一座佔地極廣的大營矗立在那裡,營中無數的旗幟飄揚著,就是極為的凌亂,甚至讓趙烈眼花。
趙烈沒有在後軍行進,他是跟隨著王海州的騎兵在前方新進的,因為倭國的情勢誰都不很熟悉,趙烈只能前提指揮,隨時做出決斷,也只有他才能做出決斷。
趙烈一眼就看中了腳下的小山崗,因為他驚訝的發現,似乎這裡不高的山崗竟然是此處海拔最高的地方,對於瞭望周圍的敵情很有作用。
王海州即刻下令騎兵前移,護住山崗,也是為後面的大軍留出地界。
戰兵接著越過山崗,向北同王海州所率領的騎隊靠攏,接著是朝鮮軍兵,最後是北華備軍。
朝鮮軍兵一到即刻開始忙碌著紮下大營。這個營盤就是圍攏這個山崗建成的。
朝鮮軍兵忙碌的倒也挺歡實,警戒護衛都不用他們來做,朝鮮軍兵們對於建造宿營地的活計沒什麼不滿的,難道讓明人來做不成,這就是他們的活計。
趙烈等人正在觀察倭人的陣勢,倭人方面自然也不會閒著。
橫濱只有兩丈多高的城頭上一大票幕府老中以及各級武士們也在觀察明人的陣勢。
近兩萬軍兵和數萬匹戰馬造成的浩蕩聲勢。當真是無與倫比。
黑紅的暗色鋪滿了橫濱東北的原野,在一片枯黃的土地上極為的顯眼。
鐵器的光澤閃爍著,刺激著一眾武士的雙眼,數萬馬匹的嘶鳴散發著野性的聲音。
如果這數萬戰馬奔騰的場面在女真人蒙人看來不值一哂,在明人看來極為驚詫,在倭人看來那就是驚天動地。
無他,女真人蒙人就是生活在遊牧半耕種的地區,數萬匹戰馬不少,但是還不能讓他們動容。
明人的騎兵也不少。一個軍陣湊出數千匹歪瓜裂棗的戰馬也能辦到,所以也就是個驚詫。
倭人武士足輕們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壯觀的萬馬奔騰嘶鳴場面,要曉得他們各個大名的騎兵真是不多。
戰國時期被譽為戰國第一騎備的武田赤備最初不過五百騎,後來鼎盛不過千餘,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戰國第一騎備,而武田家所在的甲斐國還是盛產戰馬的所在。
如今佔據全日本四分之一田畝幾乎大部分金銀礦山和大的商業都市的德川幕府的騎備,都算上不過五千餘人,這就是倭國最大的騎兵軍團。
而他們面前展開的是一萬多的騎兵。數萬的馬匹,這個場景讓一眾幕府的大老老中部將侍大將們面面相覷。
因為站前觀敵。就是對敵我力量的一個預估,很多判斷就是這時做出的。
問題是,誰能估算出明人的大概戰力,誰,恐怕沒有人能全部估算出來,包括經歷了兩次大阪之戰的井伊直孝、土井利勝。
那麼怎麼辦。合戰是必須的,否則任由明人肆虐,幕府大將軍家光會丟盡臉面,他們作為大老和老中、部屬的也會顏面全無。
但是無法準確判斷對手的實力,這場合戰如何進行。
到底怎麼佈陣都是棘手的問題。
井伊直孝和土井利勝相視了一眼。都曉得對方的意思,可以暫先拖一拖,談一談,藉此舒緩有一下,也觀察一下對方的實力,同時,面對全部是騎軍的對手,多些籌劃,如此才能勝算大增。
“此番是自大阪之戰後,我德川家面臨的最大合戰,怎麼謹慎都不為過,”
土井利勝花白的頭顱轉向武士們,
“因此某決定前往明人大營走一遭,探查一下明人的實力,同時通曉明人總大將,他觸怒的是德川大將軍的威嚴。”
土井利勝頗有氣勢的提出,他要去明人大營走一遭,探探明人虛實。
如果是昨天,很多人會嗤之以鼻,真是沒有必要。
但是今天看到明人的軍勢,讓他們心中謹慎,多出些時間,好好籌劃下也是個好法子。
井伊直孝也沒有反對,如今多些時間好好打探一下確是好事。
趙烈如今坐鎮大軍中路,有也就是山崗上,而韓建、關明、王海州、李玄等人各司其職都在忙碌。
這也是身為統帥的福利,趙烈只要籌劃好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