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累。但是欲界的生 命,一個“情”字維持住那麼多人,尤其中國現在巳經有十 二三億人口了,那就是一個“情”字變出來的。好的是它, 壞的也是它。了情返而為性,如果這十二三億就變成了百千 萬億化身佛,‘那就不得了啦!
“乾之一陽,既變為坎,其中,換入坤之一陰,是為離 中木液”,先天本性到了後天,生命向下走了變成坎卦,這 個東西是坤卦先天本性。我們剛才講過,嬰兒這個頭頂與宇 宙是通的,等於莊子講與天地精祌相往來,到了這個頭頂一 封住時,吟!到下面了,換人坤中一陰,是離中的木液。這 個精神轉到肝臟,生血生氣,到了後天的生命。
“坤家之情”,坤屬陰,後天五陰蓋住了,這個妄想的思 想作用“轉而稱性”。我們普通學術研究人性,都是講的後 天的作用,講先天本性的學問太高了。以我的經驗,形而上 講本性,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哲學也 好,都沒有辦法跳過如來的手心,應該是佛學第一。但是講 做工夫,由凡夫一步一步超凡人聖的工夫細節,釋迦牟尼佛 要讓一讓了,以我的看法是道家第一。尤其生理的、物理的 細密工夫,正統道家都切實告訴你了,你跳不出這個範圍。 這是佛家所沒有的,不管你密宗怎麼講法,還是不及道家。 如果要站在學術公正的立場,講人倫之道,治國齊家平天 下,這兩家都比不過儒家及諸子百家。
所以我們這個文化有三位老師,我常常告訴你們青年人 三句話,“敦儒家的品性,參佛家的理性,修道家的工夫”。 形而上的理沒有辦法超過如來的手心;“修道家的工夫”,不 是轉河車這一套!正統道家的老莊之道、神仙丹道和《易 經》,是道法自然之道。儒、釋、道這三位都是我們的老師, 了不起的!如果到外國去我們還要請耶穌老師幫忙,到中東 去就要找穆罕默德,這樣一來我變成五貫道啦!紅卍字會五 教一家。這是順便講起,告訴你們年輕人,我們研究人性就 要知道,人性都是後天的,因為“坤家之情,轉而稱性”。
第五十九講
人好靜情好動 性…欲::情 道家的解脫 順為凡逆為仙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現在這一章還在講還丹,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九轉還 丹”。丹是道家的代名辭,就是長生不老之藥。嚴重地講, 所謂丹是修命,這個命就是指現在這個生命之命。所謂修命 還丹以後,還沒有完,還要再加緊修的。
再看註解的文字,“蓋木主寧靜,字之曰性,所謂人生 而靜,天之性也。”這個金木,道家有些書上稱為金公某某, 金是以男性代表,木是以女性代表。金在身體內是肺是氣, 木是肝主血,這是有形的氣血兩種,氣血是第三重的投影。 這裡講的與我們活著的氣血有沒有關係?也有關係,因為氣 血是精抻所生的東西。木代表萬物發生,生命力很強。木的 性主寧靜,本來是安靜的,道家給它的名字叫做性,但是這 個不是佛學講明心見性的性。
如果我們加以嚴格的規範,佛家所講的性也分好幾個層 次,見性是徹底的。這裡所講的性是中國文化《禮記》所提 出來的“性情”那個性,屬於後天的。道書儘管說是先天, 如果我們拿學術哲學分類,它仍是屬於後天。這些學術性的 分類我想不必多討論,大家並不需要,只是要知道這個木是 代表寧靜的。
“人生而靜”,靜態就叫做天性。其實不止人的生命,由 觀察得知,雖不是自然科學,但是萬物都在靜態中發生。雖 然生命本身是動的,但是外形都是靜的。一顆種子在地下, 要很寧靜的狀態才可發芽,土壤在動亂中什麼都不能生長。 實際上以哲學科學的道理,生命本身成長就是個動態,可是 我們觀察外表的現象,講它是靜的,這在學術分野上我們要 清楚。這裡講人的生命,天生而靜,好靜是“天之性也”。 所以我們人很懶,好吃懶做,乃至一切不努力,最好張開嘴 巴飯就從天上掉下來,心裡一想口袋裡就裝滿鈔票了。因為 人性本來好靜、懶。
“金主流動”,金性是代表主體,愛流動跑動,“名之曰 情”,這是中國文化性情兩字。“所謂感於物而動,性之慾 也”,這個情哪裡來呢?情的體就是性。以道家分類,情是 用,說是外感交感的作用,使這個情動了,動情了。所以這 個情就是人類本性的慾望,是它的作用。狹義的性慾,只指 男女關係的慾望,這裡說的性跟欲是廣義的,對一切慾望的 要求就是性的慾望。中國文化把生命分為性與情,我們講到 儒家《中庸》的思想,宋明理學家就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