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故事,說說吧。反正咱倆是無力再鬥了。”
“看來你和那群偽善之人不一樣。”金甲屍說道:“你真的想聽聽我的過去?”
“恩,如果你真的沒有做過惡的話我是不會為難你的。”李宸道。
“呵呵,我還以為今日我死定了,謝你了,否則我大仇未報死不瞑目啊。”
“我本是南詔人士,名叫蒙勸利,是古南詔國的第十位國王。”
哦,南詔國王?李宸畢竟是學歷史的,南詔國還是知道,沒想到眼前這個金甲屍竟然是南詔國王。
南詔(738年-937年)是中國唐朝時代西南部的奴隸制政權,國境包括今日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越南、緬甸的部份土地。由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738年建立,隋唐時期,在今雲南地區錯雜散居著許多部落,名號繁多,難以勝計。就種族來說,主要有白蠻與烏蠻。
唐初,烏蠻大體仍過著畜牧生活,還不會紡織,男女都用牛羊皮製衣,其社會發展較白蠻落後。從7世紀初葉到中葉,烏蠻征服了當地的白蠻,建立起六個詔。烏蠻稱王為詔,六詔就是六個王國。六詔是:(1)蒙舍詔,在今巍山縣境,因地居最南,故又稱南詔;(2)蒙嶲詔,在今巍山縣北部,為蒙舍詔北鄰;(3)越析詔,在今賓川、風儀二縣;(4)��詔,在今鄧川縣;(5)浪穹詔,在今洱源縣;(6)施浪詔,在��詔東北。7世紀70年代以後,吐蕃勢力進入洱海湖區北部。南詔距離吐蕃最遠,受威脅較小,故仍依附於唐朝。唐朝為了抵禦吐蓄,大力支援南詔進行統一戰爭。
到南詔王皮邏閣時,漸次消滅其他各詔,建立了統一的南詔國,都太和城(大理市南)。738年(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冊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