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聯手(1 / 2)

小說:以嫡為貴 作者:木嬴

而陳州知州是趙老太傅的得意門生,才華洋溢,一封奏表書慷慨激揚,將災情奏稟的如聞親見,百官哀慟,除了天災人禍,陳州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朝廷官員三年一任,趙老太傅幾次想將他調到京都來,委以重任,陳州知州徐大人都婉拒,他能力有限,管陳州已是勉強,他又是愛管閒事的性子,閒來無事就喜歡上街上逛逛,雞毛蒜皮,鄰里討價還價的事,他都會管事一管。

而京都,天子腳下,貴人多,一個管不好,便是惹禍上身,他偏安一隅,將陳州管好,報答皇上知遇之恩,恩師提攜之恩,他沒齒難忘。

趙老太傅把信給皇上看,罵徐大人不成器,殺雞用牛刀,枉費他栽培之恩,皇上也是惋惜,但朝中要是多些這樣的大臣,將本職工作做好,他就沒有這麼多奏摺要批閱了。

是以,徐知州在陳州待了三年又三年,如今已經是第十一個年頭了。

早些年,王爺也從陳州路過,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是他親見。

六年前,陳州管理軍務的武將因病亡故,徐知州上奏朝廷,保舉一人,誇其忠肝義膽,赤血丹心,可委以重任,這是他為官多年,第一次保舉朝臣,皇上準了。

可以說,整個陳州盡在徐知州,盡在趙家掌握之中。

而崇州是晉王封地,因晉王早逝,晉王妃寡居,崇州一直是太后在管,雖然這些年太后表現的漫不經心,但崇州沒有太后的允許,誰也插不了手。

陳州往崇州運送將士……

趙家和太后早就聯手了!

只是他們只看到京都這一片天,趙皇后和太后關係一般,勇國公府不參與立儲,太后膝下無子,連僅有的外孫都沒了,沒有爭奪皇權的必要,皇上對太后和勇國公府的防備之心徹底放下。

沒想到遠在京都,他們早就勾結到一起去了!

只是王爺還有一點想不通,趙家既然得太后相助,為何不早些表露,那樣李貴妃又如何和趙家相比,三皇子自然也就撼動不了太子的儲君之位,趙家何須冒著國法,私養兵馬?

王爺疑惑時,楚離和明瀾互望一眼。

楚離眸底閃過一抹深沉,而明瀾心中一震。

太后和趙家聯手,卻不讓太子借她的勢,還私建軍隊,這些可都是為謀反做準備……她幫的該不會是趙翌吧?!

都是趙皇后的兒子,太后何必捨近求遠,棄太子而扶持趙翌上位,太子已經是儲君,扶持他太容易,太后這麼做,唯一的理由就是趙翌可能是她的孫兒!

這個認知,讓明瀾後背都發涼了。

腦子裡混亂如麻的猜測,在這一刻通透清明。

二十年前,太后質疑趙皇后和王爺有婚約,懷疑她清白,才驗明趙皇后“清白”之身,嫁給皇上做側妃。

而趙皇后以側妃的身份壓過李貴妃登上後位,可以說是太后和李貴妃鷸蚌相爭,她漁翁得利,從中撿了便宜。

李貴妃是太子妃,初入宮,手下人不懂事,和太后宮裡的人起了衝突,李貴妃為了給皇上出氣,也為了入宮,太后沒有把鳳印交給她,只安排她住一偏殿,那偏殿半年前才吊死過人,她心裡頭膈應,就給太后一下馬威,打了那宮人,觸怒太后。

太后說李貴妃沒有容人之量,做不了賢良淑德母儀天下的皇后,保舉另一側妃為後。

趙皇后當時被晾在一旁,無人問津,當年她嫁給皇上,太后刁難,自然不會舉薦她,而太后和李貴妃爭執不休,誰也不讓,吵的皇上頭痛,再加上百官逼迫,皇上就下旨冊封了趙皇后。

而趙皇后登上後位,也讓皇上刮目相看,平時不爭不奪,可她卻能在三天之內,逼的太后交出鳳印,從鳳鸞宮移居永寧宮。

太后也沒給她好受,請安時,經常一跪就是半個時辰,宮女扶著出永寧宮。

她吃的苦頭越多,皇上就越憐惜她。

宮裡宮外,誰都知道太后不喜李貴妃,對趙皇后也不甚喜歡,開始半年,還處處找茬,後來就安居永寧宮,不問後宮事。

而那半年裡,趙皇后坐穩了後位,連太后都搞定了,宮裡那些后妃和宮女太監還敢不拿趙皇后當皇后嗎?

如今再看,分明是太后犧牲自己給趙皇后立威!

只是人家手段高明,幫了趙皇后,還沒人看的出來。

如果趙翌真的是太后親生,那他豈不就是先太子的……兒子?

明瀾腦子轉的飛快,二十年前,顧涉和沐氏都還沒成親,自然沒有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