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當眾讓人牽來一頭驢來取笑諸葛瑾。
果然,那頭驢一出現,大家就都放下酒杯,有人指著驢,有人指著諸葛瑾,有人指指驢又指指諸葛瑾,興奮地大笑。
驢臉上掛著一張長標籤,上面寫著字,有人故意大聲讀了出來:“諸葛子瑜”。子瑜是諸葛瑾的字,稱呼人的字本來是表示尊敬,孫權卻把諸葛瑾的字掛在驢臉上。
諸葛瑾一動不動地尷尬地乾笑,臉越發顯得長。如此,大家笑得更加誇張。
顯然是故意取笑諸葛瑾是驢,諸葛瑾雖然羞臊的滿臉通紅,卻依舊沒有反駁,可是,跟在諸葛瑾身後的諸葛恪,心裡卻是一肚子的不滿,小傢伙很聰明,眼珠子一轉,心裡有了主意。
諸葛恪跑向了孫權,所有人不再笑了,都驚訝地看著這個諸葛恪,都以為他要到孫權面前撒潑。
孫權暗暗叫苦:壞了,要是被這個孩子指著鼻子罵一頓,那該如何是好!
諸葛恪跪在孫權面前“請給我筆墨,我要在標籤上添上兩個字。”
這小傢伙兒要搞什麼鬼?孫權讓人給諸葛恪拿來筆墨,諸葛恪就在標籤上添上了兩個字:之驢。
“諸葛子瑜之驢。”
有人讀了出來。舉座歡笑,這次是欣喜和讚美的笑。
孫權哈哈大笑,對諸葛恪說:“既然是諸葛子瑜之驢,那你把它牽走吧。”
從此,人們再介紹諸葛瑾時,不再說“這人是諸葛亮的大哥”,而是說“這人是諸葛恪的父親。”
孫權命令諸葛瑾:“以後參加宴會,必須攜令郎前來。”這麼聰明的孩子,誰不喜歡呢?
諸葛瑾應該慶幸,自己生了一個鬼神一般的兒子,見到諸葛亮,諸葛亮自然猜到諸葛瑾的來意,諸葛亮故意岔開話題,一再問詢家裡的事情,對江東的戰事,隻字不提。
“撲通…”
諸葛恪卻突然從身後鑽了出來,跪倒在諸葛亮的面前,抱住諸葛亮的腿腕痛哭了起來“二叔,二叔,恪兒還以為再也見不到二叔了呢。”
諸葛恪,長的機靈可愛,極為討人喜歡,小傢伙一哭,諸葛亮才知道這是大哥的骨肉。
任憑諸葛亮如何勸說,諸葛恪就是哭鬧個不停,“二叔,曹操大軍不斷進逼,江東風雨飄搖,覆滅就在旦夕之間,二叔,你真的要跟曹操聯手,讓我滿門死無葬身之地嗎?”
諸葛恪話鋒一轉,連諸葛瑾心裡都咯噔一下,在諸葛瑾看來,這話不能這麼說,諸葛亮心裡一旦惱怒,這事可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就算是親兄弟,畢竟,兩人早已各為其主。
諸葛亮微微楞了一下,看向哭的眼淚嘩嘩直流的諸葛恪,心如刀絞一般。
第六百五十一章,出使順利
諸葛亮知道大哥對江東,一向忠心耿耿,不管自己怎麼勸,諸葛瑾也不會離開江東的,江東滅亡,也就等同於大哥一家也要不幸喪命。
童言無忌,尤其是自己的大侄兒這麼說,諸葛亮自然不會生氣,諸葛亮久久的沉默不語。
“若二叔執意跟曹操繼續聯手,侄兒不如……。”
諸葛恪突然從身上拔出一把小刀,誰也不知道,這把刀他究竟是什麼時候藏在身上的。
一個才兩歲的孩子,竟然如此機智狠辣,一會哭,一會拔刀,把諸葛亮都給嚇住了。
諸葛亮長嘆了一聲,“恪兒,難道,你想殺了二叔不成?”
“二叔若是不撤兵,江東在劫難逃,恪兒也要跟父親一樣為江東盡忠,與其死在曹兵刀下,不如死在二叔面前。”說著,諸葛恪眼珠子一瞪,匕首在手中一橫,隨即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恪兒,不要啊。”
諸葛瑾可嚇壞了,諸葛亮見諸葛恪不是在開玩笑,心中暗暗點頭,無奈的嘆了口氣,“也罷,也罷,大哥,諸葛家後繼有人啊,你們回吧,此事,我會向主公請示的。”
諸葛亮其實心中早有撤兵的打算,又被諸葛恪這麼一逼,索性成全了江東,反正江東也無力扭轉敗局,不過是垂死掙扎苟延殘喘罷了。
諸葛亮一言九鼎,劉循自然滿口答應,這三年以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南蠻孟獲所部,徹底平定,西川日益穩固,劉循的底氣,也水漲船高,眼下就算跟其餘諸侯拜一拜手腕,他也無所懼怕。
……………………
天氣已經轉冷,位於山越的黑山上,來了一行人,山越的長老族長們全都聚集在大頭領的營帳裡。
營帳中燒著火炭,木炭噼啪作響,火苗飛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