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上海這個地方,用來對付眼前的人和事,最有效果,它佔不了多少精神空間,是日常起居的形態。也別小看了它,它不過是從小處著眼,卻是能做出大事業的。上海這地方的高樓和馬路,哪一樁是精神變物質地變出來的?全是一磚一石壘起來的。你一進這城市,就好像入了軌,想升,升不上天,想沉,也沉不到底,你只能隨著它執行。理想和沉淪都是談不上的。有這兩樣的早晚都要走,張愛玲走了,蕭紅也走了。蕭紅的悲和喜都顯得太重了,在這裡有些用不上,那是用於呼蘭河的大園圃的。男性還好些,可到民族危機,政治風雲中去開闢精神的天地,建設起他們的大恨和大愛,又是在那樣的年頭,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女性卻是生活在世道的芯子裡,憑的是感性的觸角。說是自私也可以,總之是重視個人的經驗超過理性的思索。上海這地方又是特別能提供私人經驗的,不是人生要義的性質,是一些是非短長,決不是浪漫的蕭紅所要的,卻是正中蘇青的胃口。
第11節:代序3 尋找蘇青(3)
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