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2 / 4)

小說:聘則為妻奔為妾 作者:孤悟

禁軍嚇呆了,朝廷只令於家家產封庫,男女就地關押,並未說要處死,至於給不給飯吃,不關他們的事,誰知於文遠竟然像瘋了一樣從門底下爬出來自戕,可是無論是不是於文遠自找的,他們失手刺死堂堂的安靖侯,已是不爭的事實。

事情再也壓不出了,第二天就傳遍了朝野,滿朝文武皆知安靖侯不但被看押他們的禁衛刺了一身的血窟窿,而且於家滿門已經整整六天水米未進,一個不足一歲的嬰兒活活餓死,其他人只等嚥氣。新皇登基尚不足二十天,先帝屍骨未寒,就發生了這等殘害世家之事,頓時人人自危,本來就對仁宗皇帝突然病亡心存疑慮的幾位重臣甚至聯名上書要求徹查先帝死因,而且邊境突傳三百里加急,一直按兵不動的吐蕃突然正式進攻,兩軍已由對壘變為正式開戰。

內憂外患,承宗李沐焦頭爛額,他雖繼位,不但遺詔是偽詔,而且連傳國玉璽也沒有得到,暫時還可應付,再拖延下去肯定讓人生疑。安王重兵更是心腹大患,可是吐蕃突然發難,目前還沒發奪去他的兵權。如今安靖侯府的事情又驚動的一幫老臣聯名上書要求徹查先帝死因,這是他最大的軟肋,先帝的死本就是他們母子做的手腳,哪經得起細查。

李沐不禁後悔自己沒有聽從母親先穩定局勢和臣心的勸告,卻受凌意可挑唆做出這等蠢事,位子還未坐穩弄得不可收場。

盧太后得知實情後氣急敗壞,兒子剛剛登基,根基未穩,內憂外患,特別是先帝遺詔是假不說,就連傳國玉璽都尚未找到,私刻的隱瞞的了一時瞞不了一世,還有安王的百萬重兵,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事,兒子卻和一個無權無勢的安靖侯府過不去,惹出這等大麻煩。

先是把兒媳凌意欣叫去一頓臭罵,才知原是凌意可的挑唆,更是怒極,即刻嚴令凌相管好二女兒不許隨意出府,並把端王府賜給宮中另一個成年皇子居住,徹底斷了兒子和凌意可的路子。

面對安靖侯府的大麻煩,盧太后浸淫後宮和朝政多年,極有手腕,很快就同時發出三道懿旨平息了事態。第一道是很快派人給於家老幼送去粥食精心服侍安置,並派太醫診治;第二道是由禮部出面速速給於文遠斂屍並厚葬,並在於家設靈堂令滿朝文武皆去祭奠;第三道是笨來廷議對於家只是家財暫時封庫,主僕分開就地圈禁,等於奉直是否投靠吐蕃一事查清之後再作處置,暫時並未有處死之意,可是經查證守衛統領和看守的禁軍卻挾私報復,私絕於家水米,致女嬰飢渴而死,還刺死前去理論的安靖侯,遂下令即刻處死,家眷遣回原籍。

事態平息了下來,於文遠用自己的性命換來了滿門的暫時安寧,恢復了飲食的於家大小經過太醫的精心調養,身體也漸漸康復了。因為前車之鑑,盧太后下令只由禁兵包圍安靖侯府,於家主僕不得出府半步,但可在府裡自由行走,每日足量供應米菜等物。

於文遠的死使老夫人的身體徹底垮了下來,於夫人成了於家的主心骨,所有的事情都要她拿定主意。於文遠的死也讓她一輩子的怨恨徹底了結,在悲痛的同時,心性漸漸平和寬容,對奉純一家和奉孝母子不在冷漠敵視,每日在有限的條件內,精心安排好大家的生活。

在壓抑和自卑中生活了幾十年的奉純不再退縮,他挺身而出,暫時擔負起家主的職責,大小事情親自和於夫人出面料理,成了她的好幫手,奉孝也破天荒的好像長大了,每日幫著奉直料理事務,外患當前,於家命運未卜,沒有比親人一心一意更重要的了。

於文遠雖然壯年早逝,死的悽慘,但卻救了整整一家人的性命,還好在盧太后的懿旨下仍以安靖侯之爵位得以厚葬,算是對於家人最大的安慰。

老夫人卻因為於文遠的死受到沉重的打擊,那幾天的飢渴困頓和驚嚇對她老邁的身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再加上憂心於家的命運,身體一天天衰敗下去,徹底變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滿府最冷清的莫過於奉直的院子,在老夫人的提議下,福意居又改成了雲水居,只可惜整個院子冷冷清清的只剩下盧靜嫻一個人帶著丫頭嬤嬤居住。

於夫人怕她一個人寂寞難耐,讓她去和青姨娘去住,盧靜嫻卻推說要為公子和雲姐姐看好屋子,莫使荒涼了去,因為值些錢的東西大多已經封庫存放,每間屋子裡都空蕩蕩的只剩常用的傢俱,盧靜嫻已然每日督促奴僕細細的打掃整理空寂的屋子,時時保持潔淨整齊,隨時準備迎接奉直和若水回來。

已經蒼老了幾分的於夫人和青姨娘坐在空空如也只有幾件傢什的外堂,相對無言,瓷瓶寶器,玉雕擺件,琉璃屏風都被收走,徒留空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