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衝到北京城下。
“陛下,請恕臣直言。臣自離開軍中,許久不曾關注邊關狀況。如此重大的事情,還請陛下聖裁,臣不敢妄議。”韓毅思之再三,決定還是不說的好。言多必失,自己本來就是朝中特殊人物。也幸好是遇到了眼前這個明主。如果換了別人,自己的人頭恐怕都不保了。
王鈺一眼就看穿他的心事,韓毅這個人,經歷了這麼多風浪。現在也學會明哲保身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韓愛卿是久經戰陣之人,說你是燕軍第一名將也不為過。岳飛等輩雖然近來鋒芒畢露。不過是你的後輩而已。像愛卿這樣地人,雖然離開了戰場,但恐怕作夢也是金戈鐵馬。大漠黃沙吧?”王鈺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問道。
韓毅聞言沉默,作為軍人,戰場是他為之魂牽夢縈的地方。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提三尺寶劍,披堅執銳,為國家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這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可現實與理想。就是有差距的。
“陛下,臣,臣能不能斗膽問一句,聖意如何?”好半晌,韓毅才開口問道。
王鈺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朕問你地意見,你卻反過來問朕。若是朕已有對策。又何必詢問大臣?你有自己的主張,卻又不敢說出來,怕不合朕的心意。”
韓毅慌忙起身告罪道:“臣有罪。”
王鈺臉上閃過一絲落寞地神情。忽然笑道:“其實朕倒是能理解你,伴君如伴虎,萬一揣摩不對皇帝的心意,說錯了話,表錯了態,就有可能萬劫不復,對嗎?”
他這話,本來是有感而發,畢竟他當初也是作過人家的臣子。可聽在韓毅耳朵裡,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衣襬一掀,跪倒在地:“臣罪該萬死。”
高處不勝寒,王鈺此時還真有打一個冷戰地感覺。“罷了,朕恕你無罪。說吧,把你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坦白的說,打與不打,朕心裡也還沒有底。”
韓毅一陣沉默,良久,方才下定決心,冒死進諫:“陛下,蒙古位於我國北面,佔據一馬平川的優勢,在群雄畢滅之後,已然成為我國最大的威脅。蒙古不平定,國家就要一直處在軍事威脅之中。況且,蒙古人揮師南下,飲馬長江之心,恐怕不是一年兩年了。再加上,蒙古人或許也知道,中原是不會允許一個擁兵十萬的強權存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恐怕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挑在這個時候向大燕發動挑釁。意圖就是要在我們沒有準備完成之前,逼我們動手。陛下,此刻,四方諸夷,海外藩國的代表都在北京。蒙古人挑與漢人最親近的羌人下手,用意再明顯不過了。所以,臣認為,這場仗,晚打不如早打,長痛不如短痛,不要等蒙古再進一步坐大。”
王鈺聽罷,半晌無言。軍人就是軍人,直來直去。林沖如此,韓毅也是如此。
自己下了上諭詢問林沖地意見,本來是想,借大將軍之口,說出軍隊的難處。這樣一來,方方面面也好推脫,可林沖沒有領會自己的意思,完全會錯了意。
不過,韓毅的話也自有他的道理在。自己原本計劃,一個五到十年地發展時期,準備完成之後,再與蒙古展開決戰。但卻忽略了一個問題,中原是老樹發新芽,要重新煥發生機,而蒙古卻是青青小苗,茁壯成長。你在強大的同時,人家也沒有閒著。五到十年後,大燕準備完成了,蒙古也更加強大了。
自己說過,不把這個問題留給子孫後代。其實說白了,就是不留給將來地後繼之君,自己的兒子。該打的仗替他打完,將來讓他作一個守成之君。就好像唐太宗一樣,把國家地底子給子孫打好,到了唐玄宗時,便有了開元盛世。
隨後一些日子,王鈺始終在考慮該不該在這個時候開戰。有的時候,他甚至有些懷疑,自己怎麼變得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偏偏政治這種東西,是講不得快意恩仇這一套的。你身為皇帝,任何一個決定都將影響到這個國家,影響到千千萬萬的臣民,不敢掉以輕心啊。
恰在這個時候,蒙古人開始挑戰王鈺的耐心了。
七月初,蒙古鐵騎兵出呼倫貝爾地區,繞過興安嶺,攻擊了長春州。駐守長春的東北軍一部,奮起反擊,打退了蒙古人的進攻。
隨後,馬不停蹄的蒙古人又出現在原金國上京,臨潢府附近。一度逼近到遼東行省。後在燕軍的夾擊之下退去。
但凡蒙古人經過地地方,倒也不至於寸草不生。但能搶的都給你搶走,能燒的全給你燒掉,凡是能動的活物。不管是人也好,豬牛羊馬也罷,要麼擄走。要麼殺掉。老百姓哭天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