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守軍將領飛馬向朝廷告急。
原來,吐蕃六穀部剛剛要統一高原,被王鈺橫插一手,當時懾於王鈺的威望和燕軍的勇猛,表面上表示了歸順,遵從中央朝廷地統治。後聞王鈺殯天,沒有了顧忌,反心再起,遂於日前發動叛亂。
“這如何是好?朕方登大位,就橫遭兵禍,恐非吉兆啊。”王戰望著戰報,為難的說道。
“陛下,吐蕃反叛乃人禍,並非天災,當從速召集大臣商議對策。”韓世忠提醒道。王戰這才如夢方醒,忙命沈拓宣旨,召三省長官及參知政事們參加御前軍事會議。
當時王軾正在吏部大堂,會見這科新中的進士們,擇其優良者,初全國各省,府,縣出現地空缺。說起這科來也真怪,很多新科進士誇誇其談,吹得天花亂墜,恨不能將平生所學全部展示在威王殿下面前,希望能補到一個實缺。但一問其如何作官,如何施政,卻只能籠統的說個大概,完全沒有詳細計劃。
王軾大筆一揮,十餘位進士再等下次出缺,這等腐儒只會空談誤國,如果放到地方上去作官,不但不能為民請命,為朝廷分憂,恐怕還會禍及自己。此時,吏部侍郎提醒他,這些進士都是天子門生,聖上欽點,威王大筆一揮倒是容易,不怕聖上不高興麼?
“聖上不高興,無非就是申斥於我,至多免我職權,百姓不高興,就會象四川一樣,到時候誰去收拾?”王軾不聽勸告,將那空談的進士們一筆勾去。
這時,下屬來報,宮內太監宣旨,聖上急召威王入宮參與御前軍事會議。王軾吃了一驚,軍事會議?蒙古作亂了,不會這麼快吧?難道恩師韓毅地預言成為現實了?當下不敢逗留,忙交公務交於副手暫時處理,急忙趕往宮中。
政事堂內,皇帝,三省長官,以及帶有“參知政事”“參知機務”頭銜的大臣們已經就坐。但會議還沒有開始,聖上執意要等威王千歲到了以後才開始商議。
王軾匆匆而入,未及行禮,王戰已經叫道:“威王不必多禮。坐吧。韓愛卿,把事情大概說一下,讓諸位大臣們心中有個數。”
王軾雖貴為王爵。但這政事堂不比其他地方,所以坐在三省長官之後,方一落座就聽到韓世忠說了一句:“上月初八。吐蕃反叛,朝廷各路官軍遮掩不及……”略一停頓,還是安坐下去。
待韓世忠講完,王戰問道:“吐蕃反叛,攻打甚急,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大臣們一時無言,說老實話,吐蕃是因為先帝好大喜功。努力想要拓展疆域才結下樑子,現在先帝不在了,爛攤子留給當今聖上來收拾,可真是頭疼得緊。如果說派兵征伐,會不會又是一個十五年大戰?這樣的話。國家可吃不消。
“怎麼了?難道沒有一點辦法麼?”王戰見大臣全不言語,稍感失望。
此時。參知政事,文華殿大學士吳弼起身說道:“陛下,臣聞吐蕃乃不毛之地。人民尚未開化。先前吐蕃諸部互相攻打,以至千瘡百孔,朝廷收之無益。以臣愚見,莫如放棄,命駐守吐蕃的軍隊全數撤回,軍費開支。”
王戰聽完沒有表態,他不想打仗,可如果就這麼放棄先帝用了十五年時間才征服的吐蕃,恐怕會遭人議論,也對不住父親在天之靈。
“正當如此,陛下,吐蕃雖然土地遼闊,但物產稀少,人口不多,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放棄正是上上之策,也會免除不少麻煩。先帝攻下吐蕃時,欲在此地司儀行政,可沒有官員願意到那不毛之地任職,朝廷守軍也是叫天連天,不能適應。臣同意吳大人地意見。”門下侍中李綱也表示了贊同。
王戰猶豫,作難道:“可吐蕃是先帝耗費十五年時間,動用數十萬大軍才收得,就此放棄,恐遭天下人非議啊,朕也不願作那不孝之人。”
“陛下,豈不聞祖宗不足法,天災不足懼?此一時,彼一時也,情況不同,對策也應該相就的改變,豈能墨守陳規,一成不變?再者說,先帝執意攻打吐蕃,本就不對……”監察御史話未說完,被王戰一口打斷。
“就事論事,不要扯到這些,更不允許批評先帝。”
議來議去,意見幾乎一邊倒,沒有一個大臣說要留住吐蕃的,就連尚同良也沉默了。他雖然不表態,可當年帶頭反對攻打吐蕃地人就是他,也正是因為如此,吳弼才被王鈺提升為尚書令,因為吳弼這個人很好用,言聽計從,又善於體察聖意,他一上臺,就開始壓制尚同良等人地意見。可當年極力贊同的他,如今又是第一個跳出來說應該放棄吐蕃。尚同良等人冷眼旁觀,均不齒吳弼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