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已經“退居二線”,不用每朝必到。可自己前天就已經讓人去打過招呼了,今天地議題非常重要,讓他無論如何也要列席。
“王上,讓人去問過了,吳大人近來身體欠安,一直臥病在床。”王歡回答道。
“唉,加亮先生年紀大了,又操勞這麼多年,是該讓他歇歇。可他一不在,本王就好像少了一支手啊。”王鈺看著滿殿的文武大臣,由衷的感嘆道。吳用若在,斷然不會有今天這樣地局面,他那個人總是善於抓住問題的要害,提綱領的提出應對辦法來。
“王上,那要不要……”
“算了,不要驚動他了,等散了朝,本王親自到他府上去看望。”王鈺搖頭道。
休息一過,議題重開,這一回有意見要提的大臣們也說得差不多了,大傢伙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默不作聲,跟沒事兒人似的。
“這是怎麼了?剛才吵得這房頂蓋子都快掀翻了,這會兒怎麼一個個跟霜打似的?”王鈺笑道。
這時,在文官行列最末首的一位官員小心翼翼的探出半個頭來,左看右看沒人要出班奏事了,正猶豫著要不要發言,就被王鈺逮個正著。
“那個,那是陸游吧?賊頭賊腦地望什麼?有話就堂堂正正的出來說!”王鈺一聲喝,猶如平地一聲雷,大臣們的頭不約而同的向後看去。哦,這就是陸游啊?被王上調進中書省政事堂任判官的小子。
陸游一聽,趕緊出班。可他一來官銜小,二來資歷又淺,在這麼多前輩上司面前,多少有些緊張,捧著笏板摸了半天,愣是沒找到自己地奏章在哪兒。
“陸游,你不會連奏章都沒寫吧?”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趙問道。
被攝政王一問,陸游更急了,可左右兩邊地袖子都摸遍了,也沒找出摺子來,最後只得硬著頭皮回答道:“臣,臣或是,忘記帶了……”
此話一出,文武兩班中,立即傳出竊笑聲來。今天這小子的臉可丟大了,上朝連奏章也能忘記帶,王上怪罪下來,沒他的好果子吃。
“陸游,你是藐視朝廷,還是藐視攝政王?”趙一頂接一頂地帽子向陸游扣了過去。
被他這麼一說,陸游更是急得不行,連句整話也說不出來。王鈺見狀,遂撫慰道:“你總該還記得,你想奏些什麼吧?不要緊,今天沒有任何束縛,不承擔任何責任,慢慢想,想到了再說。”
或許是他的安慰起了作用,又或是真的想起來了,陸游略一停頓之後說道:“臣,臣認為,目下的大宋,今非昔比。若還延用幾十甚至幾百年前的制度,是不合時宜的。現在,我國領土擴大了近一倍,管理這麼大一個國家,必須要有所突破。”
“說重點。”王鈺適時的提醒道。
“是,王上。自秦始皇以來,郡縣制度一直被延用。中原地區分劃分為若干個郡,州,縣。後世雖有所改變,但大體上與秦代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但到了魏晉時期,中央為了方便管理地方上的軍事大事,有了一種臨時性的機構。叫作‘行臺’。它不常設,但在有效期內,行臺地長官往往可以管理十幾個甚至數十個郡縣內的務。”
“這種制度。有利於中央朝廷直接控制地方。我朝立國以來,也有過類似的制度,也就是現在實行的‘道’。但我國地‘道’。往往應用於軍事方面,而且界限不明確。臣認為,以大宋目前的領土範圍,可以借鑑魏晉時期的‘行臺’制度。把全國劃分為若干個大地行政區域,把一些小的州縣合併,節約成本,便於管理。也有利於裁撤冗員,為國家節約開支……”
王鈺越聽越吃驚。他自己就曾經考慮過“行省制度”,原以為這是元朝蒙古人的首創,沒想到在中國魏晉時期就有過雛形了。
“有具體地施行措施麼?”聽得興起,王鈺趕緊問道。
“回王上,魏晉時期的行臺制度。只是臨時性的,所以我們沒有先例可尋。只能自己一步步的摸索,改革……”
陸游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就已經有人站出來反對了。
“荒謬!一個什麼行臺。要管理幾十個州縣?還要常設?最高長官還要掌握轄區內的軍政大權?陸大人,我問你,如果有人懷有異心,掌握這麼大的權柄,那唐朝以來的地方割據現象,是否會重現?到時候地方對抗中央,政令不通,佔山為王,朝廷怎麼辦?”
“不錯,堅持軍政分開,是我朝地鐵律,決不能開這個口子!陸大人,年輕人血氣方剛,銳意進取,這沒有錯。但你的建議,將陷社稷於危難之中,你是何居心?”
眼看著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