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八八章察覺
王源當然聽得出這笑聲是嘲笑之意,這其實更讓王源擔心這個訊息來源的可靠性。顯然楊釗對吉溫僅僅是利用,若有朝一日楊釗真的掌權,這個吉溫怕是連相位的邊都摸不到。
如果自己能感覺到這一點,這吉溫未必感受不到,這便是讓人擔心的地方。
“他有這份心,也就能為我所用,將來的事情誰會知道?讓他做一做夢也好。”楊釗笑聲未歇,冷冷發聲。
王源道:“吉溫告知你此事用意何在?”
楊釗詫異道:“難道我不該提前知道此事麼?我也好提前做好準備,大批的職位即將空缺,我該提前向陛下推薦些人手。否則便被李林甫一人獨佔了。我急著找你商量,便是要徵詢你的意見,哪些職位可爭,哪些職位不可爭,這事兒頗有些講究。我不想做的太過火,這會讓李林甫發怒,所以,這事兒必須好好的斟酌。”
王源明白楊釗的意思,譬如李適之倒臺之後,左相這個位置顯然會成為眾人都想坐上的位置,但如果楊釗要爭的話,必會引起李林甫的反感,那會直接引發對抗。而若是一些其他的位置,李林甫就算不高興,但也恐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認為做的太過分。
王源深思良久,還是決定說出自己心中的擔憂。
“度支郎,我還是想弄明白,吉溫此去北海的真正用意,因為這件事有些不合常理。你想一想,李邕身為北海太守,即便是要尋他的麻煩,也是御史臺牽頭,六部中的相關部門派員前往查核,派個京兆府計程車曹去查,您覺得這事兒正常麼?”
楊釗愣了愣,皺眉道:“你這麼一提醒……倒也好像是有些疑問。京兆府士曹派出查勘倒也並非沒有先例,但必須是和京兆府有關的人員和案件才算合情合理。而李邕在北海七八年,好像派吉溫去確實沒有道理。不過……吉溫有可能並非以公開身份去查,而是暗中查勘。你知道,李林甫定是握有什麼證據,這才會派人去查,並非是無的放矢。”
王源道:“我並非說吉溫不可信,但這麼大的事情,度支郎一定要長個心眼方才是。吉溫若是去暗查倒也能說的通,但細細想一想,如果李邕真的有什麼把柄落在李林甫手裡,又何必這麼鬼鬼祟祟的?也許是我多心,但我總覺得似乎有些貓膩不為人所知。”
楊釗見王源一再表示懷疑,不免也慎重起來,端著酒杯認真的思索道:“可是,吉溫去北海除了去找李邕的麻煩之外,他又能做什麼呢?李邕這人是個大嘴巴,雖然名氣才氣都大,但是太喜歡吹牛。吉溫去是否是收集他的出格言論作為扳倒他的證據,也未可知。”
王源愁眉不語,這種猜測其實聽起來有道理,但卻並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李邕大嘴巴是出了名的,就算不用去北海,當地的官員中也必有人會暗中上報,而派了吉溫前去,這豈非是提醒李邕謹言慎行,又怎能找到李邕的所謂言論的證據。難道李邕還會傻到當著吉溫的面去說些不該說的話不成。這件事顯然是自相矛盾的。
“你的意思是,吉溫未必是去找李邕的麻煩,但北海郡中除了李邕,吉溫又能去做什麼呢?那鳥不生蛋的地方,又有什麼人值得吉溫去跑一趟?”楊釗道。
王源也一頭霧水,整件事如何能說的通,這才是關鍵。李林甫必是希望能扳倒李邕的,但派出不合適的人,選擇不適合的方法,絕非李林甫的手段。
“等一等,我想起一個人來,這人也在北海,不過他只是個籍籍無名之輩,吉溫會是去專程找他的麼?”楊釗忽然叫道。
“是誰?”王源忙問。
“柳績,原禁軍左驍衛兵曹,一個多月前被調往北海郡任別駕。”
王源有些失望,這個人果然是籍籍無名,王源都沒聽所過這個名字。
“柳績的丈人便是太子府屬官杜有鄰,太子府杜良娣是杜有鄰的小女兒。”楊釗續道。
王源一驚,抬頭問道:“什麼?柳績和太子是親戚?”
“兩人可算連襟。良娣是太子次妃,柳績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才得到左驍衛兵曹的職位的,我卻不知道他為何要去北海當什麼別駕。”
王源腦海中一陣翻騰,呆坐片刻後低聲道:“度支郎,這事兒恐怕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了。”
楊釗忙問道:“此話怎講?”
王源道:“我若猜測不錯的話,這吉溫恐怕正是衝著柳績而去,那麼一切便能說的通了。一月之前,柳績還在京城當職,吉溫若是以京兆府士曹的身份去查柳績在京城的事情,這並不算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