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2 / 4)

小說:暴君的偉大 作者:瞎說唄

受到壓抑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歇斯底里的發洩罷了。下令對已入黃土的魏徵進行“推倒碑石”“磨滅碑文”的侮辱,傳誦千古的一段君臣佳話,竟上演了這樣一幕最終的結局,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大跌眼鏡。貞觀十八年初,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失利,感覺十分丟面子,又想起了魏徵,後悔莫及地說:“如果魏徵還在的話,決不會讓我犯這個錯誤了。”於是立刻重加賞賜,撫慰魏徵家人,讓魏徵的兒子承襲了國公的爵位。並派人去祭奠魏徵,將魏徵的碑重新立好,重塑了自己的納諫惜臣形象。但是就沒有再讓魏徵的兒子娶自己的女兒了。這正是李世民翻手雲覆手雨,任意所為的真實表現。我拿魏徵和楊素比,除了他們都曾經是生前在朝廷上身居顯赫外,還有就是他們都是染病後都得到了皇帝的賜藥病逝的。透過琢磨《舊唐書·魏徵傳》,就會發現有個說不清楚的最大疑點:那就是魏徵究竟得了什麼病?魏徵得病期間李世民所賜的究竟是什麼藥?魏徵之死相比楊素的死在史書上更是含糊不清,因為李世民“聖君”的緣故所有的史書對此都是晦莫能深,透過魏徵與楊素身後的待遇我甚至更相信魏徵是被李世民弄死的,而不是所謂的病逝。

大業二年七月,大隋帝國的兩個重要級別的人物太子楊昭、能臣楊素的病逝,不管當時還是現在,很多的人都忽略了這對於後來大隋帝國的影響。尤其是楊素死後,大隋的宰相不再是像高穎、楊素一樣的一權獨大而是五人組合。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以及老臣蘇威,除一個納言蘇威是天然宰相,其它都是加了“參預朝政”的銜行宰相職權,這五個人被稱為“五貴”。說實在的這五個人在才能方面都是比較不錯的,至於蘇威就不用說了,剩下的宇文述在戰場上是一員比較優秀的將領,在楊廣登基前就因戰功封爵國公;裴矩在能力上可以說是非常優秀,尤其是他在處理中原與周圍少數民族之間關係方面絕對是出色的;裴蘊在政務能力上非常強,曾在各地當刺史時,每到一處,都治理得好,走時萬民相送;內史侍郎虞世基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虞世南的哥哥,而他本人也是一名優秀的書法家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才子,曾有人對他這樣推崇道“海內當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就他能力方面有個例子就能表現,據記載“於時天下多事,四方表奏日有百數。帝方凝重,事不庭決,入閤之後,始召世基口授節度。世基至省,方為敕書,日且百紙,無所遺謬。其精審如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貴”中虞世基、裴蘊、裴矩三人不隸屬於關隴集團,蘇威雖然是關隴人,但是他只是一個文人,且蘇威在隋末為人圓滑;正如李世民打下東都後斥責他的“公隋朝宰輔,政亂不能匡救,遂令品物徐炭,君軾國亡。見李密、王充,皆拜伏舞蹈。”而且他不怎麼被楊廣信任以致官職經常不穩,難以和非關隴集團的虞世基、裴蘊、裴矩三人抗衡,關隴集團中唯一在中樞掌握實際大權的就只有宇文述,此人也深得楊廣信任。可以這說在楊廣的朝堂中樞基本上被非關隴集團控制,這對於關隴集團來說是很不好的事情,後來當他們在朝堂上唯一掌握大權的宇文述死後,在朝堂上關隴集團可以說是徹底失勢,於是在宇文述死後不久,關隴集團中的絕大大部分人參與發動的江都宮變殺死楊廣,這也是楊廣失敗亡國的重要原因,當然這是後話。

第五十一章 開創科舉(一)

對於兒子楊昭的病逝,作為父親楊廣雖然很傷心,但是楊廣歷史的腳步沒有因為任何人的離開而停留。在這一年,他下詔正式建立有中國“第五大發明”之稱的科舉制度。大業二年楊廣的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大業三年,楊廣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至大業三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這標誌著科舉制度完全的產生。大業五年楊廣又下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楊廣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科舉成為潮流,同時鞏固了這一偉大的開創。

楊廣以前,科舉之制其實在楊廣的父親楊堅時期已經萌芽,只是楊堅沒有魄力把這一傷害士族豪門利益的制度完善並執行下去。而在楊堅朝之前,中國的人才選撥制度先後是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

其中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破壞後,出現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世襲制的特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