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三公一級的人物,但他和劉表一樣,不具備在亂世中發展的能力,這是毫無疑問。
另外,陶謙得罪了曹,後來魏的史官還敢不敢為他說好話?依魏國史料而成的後漢書和三國志對陶謙的評價有些不公。為什麼在非魏國史料中卻沒有陶謙的劣跡呢?
所以的想法在張浪的腦裡一劃而過。三國本來就是充滿爭議。只是等自己慢慢去發掘。
陶謙這麼看重自己,其實也是事出有因,張浪哪裡會看不出來。
以陶謙的眼力,自是看出天下大亂,徐州早晚不可避免捲入戰亂之中。雖然城池堅固,谷石豐盛,帶甲數萬。陳珪,陳登,王佐之材,然軍中無能征善戰之將,靡竺,靡芳之輩,壓壓糧,守守城還可以,只有泰山藏霸可獨擋一面,不過還不知他是否投到徐州。這些人如若上戰場,小打小鬧還可以,如若真的大戰,決不能當重任。加上泰山眾寇,連連做亂,陶謙也是心有於而力不足。雖每日貼版招文,應聘之士如蜂而至,但真正大將者,無一人……
正煩之際,忽然收到韓莒子來信,怎不能喜出望外,高順本乃張浪一家將,汜水關下力斬雄。天下已無人不知。而張浪夫婦和另一員家將虎牢關下大戰第一高手飛將軍呂布,早已深入民心。更何況張浪能文能武,討董卓之戰時,數次苦薦曹,計謀不得用,才會使曹有貢陽之敗。假如真有這幾人相助,徐州無憂也。
最讓陶謙感動的是曹兵敗貢陽後,他竟連連傷心數日。剛開始以為是他為兵敗而煩,後來才打聽到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