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部分(1 / 4)

小說:大宋王侯 作者:打死也不說

違制論,官司縱容亦如之’,為了灌溉田地,一點水都不能再浪費了,連水力驅動的石磨。碾子和水碓都不給使用。否則就是違制——違逆聖旨,這個罪名可足夠重了——而且官員若是縱容不理,亦是同罪。

同時,為了讓汴河保持通航,汴口兩月內開放了六次,湧進來的黃河水不僅讓汴河水位恢復到五尺定深,同時湧進來的泥沙,也順便將河口到開封的這一段河床又抬高了近半尺。汴河中行駛的綱船竟比兩岸的屋頂高,這屋上行船的情況越發的變得嚴重。

汴河還是小事,只要加高堤壩,保持通航,就不會有太大問題。最讓人的頭疼的,就是旱災之後的災情。自古以來,旱災往往與蝗災同時發生,夏季大旱,秋天多半會有蝗災。就算今年沒有,來年也必會發生。到那個時候,饑荒恐怕就難免了,而宋國上下常平倉中的糧食被幾次大戰消耗之後,壓根還沒有補上。

京城附近的京東和京西兩路還好,因為靠著京城,常平倉的情況由他李明軒直接掌握,每過幾天便派人去檢查一次,至少要能夠保證京城糧食的穩定供給,否則連京師都缺糧,若是再出現饑荒,先不說救災的問題,人心就亂了。

只是西北秦鳳路、永興軍路和與河東路就麻煩了,這兩年來為對抗祥符國,西北邊軍增兵十萬,糧草全靠這三路提供,且打了數次大仗,使得這三路官倉消耗一空,本來想著依靠這次秋收填補,誰知道這兩路都出現了旱災。

正心情沉重的思忖著,李明軒腳步一停,已經到了崇政殿的殿門前,讓閣門官入內稟報了,趙德昭立刻便召見。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準備迎接蝗災吧

李明軒進了崇政殿,不等其行禮,趙德昭便急聲問道:“李愛卿,祈雨之事如何了?”

李明軒搖了搖頭,一臉擔憂的說道:“陛下,呂餘慶大人代替陛下祈雨,至今雨水未至。以故制,當遣輔臣於東郊築壇,再行祈雨……”

“要不,朕還是親自去祈雨吧!”趙德昭興致勃勃的說道。

三個月前,入春之時,中原雨水較少,田間小麥急需灌溉。當時,趙德昭突然一意孤行,想要改變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所以親自祈雨,結果第二天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雨。趙德昭有了此番成功,也對自己信心大增,今次也想大展一番身手。

但是,李明軒絕不相信那董仲舒整出用來忽悠皇帝的天人感應一說,更不會相信趙德昭是真命天子,若是葉塵………以其創造的奇蹟,或許還有這個可能。

而天子親自祈雨,成功自然皆大歡喜,但若失敗,對天子威信會是極大的打擊,且直接會動搖天下萬民之心,若是再被有心人利用,那後果不堪設想。

只是這些真實的想法,李明軒卻是不能給趙德昭明說,不過趙德昭今天的反應早在李明軒預料之中,所以李明軒說什麼話也已經想好:“伏旱雖重,幸而不在農時。若是秋來待耕時節還未有雨,那時陛下再禱於上天不遲。”

李明軒如此回覆,趙德昭想了想也便做罷。夏天的田裡雖然還有些作物,但畢竟不如作為主糧的小麥那般重要。現在去祈雨的確有些不合適,如果到了入秋後還是沒有雨,再去不遲。

此事放到一邊,先等著下面宰輔們再次求雨的結果,趙德昭想起另外一件事情,略顯振奮的說道:“聽宋衛府張東彙報說,葉塵那狗賊巡視之中,兩次受刺,有沒有受傷?”

李明軒說道:“據臣所知,葉塵都是有驚無險,未曾受傷。”

趙德昭一臉遺憾和不甘,說道:“可惜了,那狗賊倒是命大。”

李明軒又說道:“不過據可靠訊息,祥符國安全部胡三光被刺身亡,算是斷了葉塵一隻手。”

……

……

宋國秦鳳路、永興軍路和河東三路大旱,祥符國與這三路相鄰,豈能因為國界而有所幸免。府州、麟州、龍州、洪州、鹽州、蘭州這六州之地同樣大旱。

這六州之地中龍州、鹽州距離夏京都不遠,且是祥符國人口最為密集之地。雖然,祥符國不管是百姓家中存糧,還是官倉中的糧食都絕非宋國可比,但是上至葉塵、韓熙載、馬文韜、賈憲,下至州、縣官員這些天同樣都憂心忡忡。只不過,在葉塵強行要求下,並沒有做任何勞民傷財的祈雨之事,為此馬文韜和韓熙載等人苦苦勸諫多次,但都被葉塵斷然拒絕。

六州大旱,以葉塵的性格自是要走出皇宮,離開夏京,去實地看一看。

龍州緊挨著夏京,葉塵處理完今天主要政事,便帶上連繼城和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