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3 / 4)

小說:龍起明末 作者:剷除不公

“該開始了?”

“快了,都在等督軍大人呢?不過也是督軍大人也應該到了啊!”李元心也抬頭看了看天色,都快到九點半的樣子了。蕭明乾可從來都沒有遲到過,今天怎麼了

對於這件事情,蕭明乾非常的重視,昨天晚便堅決要來主持的,這也是軍政府的幾位主要官員到場的原因。所以在場的人都非常的疑惑,時間觀念很強的蕭明乾這次怎麼會現在還沒到。

就在大家都開始議論紛紛的時候,只見一名督軍府的侍衛快步來到坐在的何耀泉身邊,附耳說了幾句。隨後便只見何耀泉的臉色突然間就變了。

“請回復督軍大人,耀泉一定不負大人期望。”

得到何耀泉的答覆後,那名侍衛便轉身對在場的其他幾人說道。

“各位大人,督軍大人有令,請各位大人立即前往督軍府。”

一見這種場景,在場的李元心,陳元贇,吳運東,盧遠志,趙守富等人心頭不由一緊。要知道今天的這場公審大會,蕭明乾可是非常重視的,明確要求除了事務繁忙的唐洪生外,其他幾人都必須到場。

但是現在突然間說不來了,而且要求他們全部立即前往督軍府。那就生了一件比之這次公審更加重要的事情。

會是什麼事?所有人的心頭都有些沉甸甸的。他們不由想到一個可能,大明要對付臺灣來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麻煩就大了。

事實,他們這幾個人都不希望同大明生什麼戰事。畢竟在他們的心中,大明一直是正統,他們現在還沒有那個膽量去同大明抗衡。

更何況,戰事一起,臺灣眼前的良好局勢就徹底的消失了。畢竟時至今日,大明已經成了臺灣最大的原材料產地和最大的商品市場。要知道,臺灣每年從大明購入的各種原材料,如生絲,藥材,礦石,木材,皮革,以及各種活牲畜等等,總價值已經過了九百萬兩。

而臺灣的商品如白糖,毛紡織品,傢俱以及各種成藥最大的市場也是大明。特別是白糖,去年進入大明市場的白糖總價值便已經過了日本市場,總價值過六百萬兩。

如此頻繁的商品貿易,使得大明除了成為臺灣最大的原材料產地,每年還要向臺灣輸出多達三百多萬兩的白銀。可以說臺灣正在吸取著大明,不應該是大陸幾千年的財富積累而壯大著自身。

這些財富,成為了臺灣展最大得動力。雖然臺灣產出的產品大部分還是臺灣自己消耗掉了,特別是鋼鐵和水泥,幾乎百分之百是臺灣自己消化掉了。但是失去了大明,臺灣的商業肯定會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打擊。其展勢頭,將會被徹底的打壓下去。

沒有人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生,特別是作為海商的吳運東和盧遠志。就這樣,懷著各樣的心情,幾人匆匆忙忙的趕往督軍府。

二百一十一章 南洋啊!

“他們怎麼都離開了,這公審大會不是還沒開始嗎?”看到臺的眾軍政府官員離開,臺下的臺北市民疑惑不已,而小玲更是直接問了出來。

“可能是生了什麼特別嚴重的事情了,剛才那個侍衛應該是來通報這事的。不過會是什麼事呢?難道大明要對臺灣動手了?”看到這樣的情形,鄭麗萍也疑惑萬分。

“真的?應該不會!大明從來都沒有將臺灣當做自己的領土啊!怎麼會突然間要對臺灣動手了呢!”一聽鄭麗萍的話,小玲疑惑的問到。

“財帛動人心,那大明朝廷中的貪官汙吏對開疆拓土沒有興趣,但是對臺灣的富庶不會不動心,對臺灣動心思是遲早的事情。”

鄭麗萍說的不錯,臺灣的形象在大明士大夫,特別是有濃厚商業背景的東南,正在生著轉變。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因為蕭明乾的這種單項的封閉政策,使得臺灣本身對外界有深刻的瞭解。但是外界對臺灣的瞭解卻非常的片面。

在大明,那些士大夫還沒有那種透過資料統計來管理國家的手段,所以雖然臺灣對大明的貿易正在慢慢的吸取大明的財富,臺灣的移民政策正在慢慢的壯大自身。但是由於時間還太短,他們還感受不到臺灣所帶來的影響。

所以,除了大明東南商人,臺灣在大明的眼中仍然是一片蠻荒之地。雖然有那麼一兩樣特產,但是還沒到那種讓大明出兵搶奪的地步。

小國寡民,這就是臺灣在大明絕大多數官員當中,包括大明皇帝萬曆皇帝心中的印象。

當然,他們對臺灣也不是沒有一點想法。自高自大的天朝國心理,使得他們對臺灣竟然沒有對大明朝貢非常的不滿。所以,在東南部分官商和東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