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部分(3 / 4)

小說:奮鬥在紅樓 作者:淘氣

一起,有總督督標營的四千將士護送著,騎馬前往北山腳下。

遼闊的平原上,一個個方陣在官吏的引導下,逐漸的成型。旌旗在冬日的寒風中舒展,獵獵做響。正午的陽光,落在小山坡上祭廟的黑瓦上。

祭廟前平原上的氣氛,莊嚴、肅穆!

早先來這裡的龐澤、張四水等人,文官中如韓伯安、馬知府數百人都在。軍中將士按照各自的營號列陣。此時,平原中數十個方陣散開。面對著祭廟。聲勢浩大。

由來自總督府的吏員,帶著督標營維護著秩序,用石灰灑白線劃分割槽域,用間隔著的人牆組成通道,場面井然有序,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

翰林侍講學士汪穿著朝服,在祭廟前,擔任太常寺卿的角色,負責整個祭祀典禮。

翰林,是博學多才的象徵。在戰後如此大規模的公祭,還沒有先例可沿用,採取何種禮儀,需要查閱古籍,再商議協定。而在涼州偏遠地區,並沒有完整的書籍可以查閱。整場祭祀的禮儀,都是由提議者賈環和汪兩人帶著府學、縣學,敦煌、瓜州兩地的教諭、文士協定出來的。

鼓聲逐漸的停歇下來。隨即是十幾聲禮炮響。西域總督,定西候齊馳率西域文武官員,在祭廟前祭祀。

祭廟前的條案上,擺設著供奉給將士、百姓們的祭品、供器。

齊馳一身緋紅色的官服,上前敬香。官員們肅立。負責禮儀的軍士,穿著禮服,侍立在兩旁。處在全場正前方。萬眾矚目。場中,氣氛肅穆。

自國朝定鼎以來,設據有瓜州、哈密等地。百年以來,邊境不曾平息。雍治十三年,雍治皇帝完成內政治理,發兵征服西域,據有全境,復漢唐故土。

雍治十七年,漠北拔野古部聯軍越大漠跨擊北庭,入侵周境。戰亂起,局勢崩。國朝喪師失地。胡道昌,漢無人!胡兒氣焰囂張!馬踏漢家城池。西域全境丟失。將士、百姓俱遭受胡兒屠戮。死亡者不可勝計。

至此時雍治十八年冬,北山之戰結束,局面方才得到改觀。

然而,自一百多年以來,自雍治十三年以來,自十七年戰敗以來,這片土地上浸染著多少漢家鮮血?自今日方才祭祀之!

這是提振軍民士氣,以正視聽的大會!

“禮畢,宣讀祭文!”待齊馳率領官員們敬酒後,一側的汪朗聲道。

賈環從文官隊伍中出列。

排在他前面,官面上只有西域左右布政使,左右參政四人。此刻,只有左布政使韓伯安,丁右布政使。西域布政司的左右參政按照慣例,駐守在地方治理事務。西域全境丟失,兩人身死在疏勒、于闐。近日大勝,商旅復通,方有確切的訊息傳來。

賈環一身從四品的緋袍,身姿挺拔,氣度沉靜,走上前,從小吏手中託著的鋪著紅綢的托盤中拿起祭文,站在祭案、齊總督的左側,宣讀祭文。

“國朝雍治十八年冬,官民二十萬,於北山南,祭祀我死難同胞骨肉、軍士、官吏…”

祭文的段落,不久前,龐澤曾經在此朗誦過。

這場公祭,目的是要提振西域軍民計程車氣,告慰死去的人們。同時,亦是宣告國朝對西域的主權!誓要恢復全境!豎起大旗!正所謂,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從齊馳、賈環等人以及西征大軍的角度而言,他們是來光復西域全境,穩定國朝西陲邊境,保家衛國!

當然,從胡人,從某些人文者,公知的角度而言,這是一場侵略戰爭的延續。

因為,自明朝以來,邊境最遠只到關西七衛:哈密衛、阿端衛(于闐鎮及周邊地區,蔥嶺以東)等。嘉靖以來,明朝便失去敦煌,邊境只到嘉峪關。

數百年以來,甚至將近千年,這裡都被胡人佔據,生息。那周軍,漢人前來,要重新佔據這片土地,豈不是侵略戰爭?

但是,從周朝皇帝、士大夫的角度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興義師,弔民伐罪,以令不臣。這是每一個強盛的中土王朝的責任、義務!

說的明確一點:中原王朝,有責任,有義務,在強盛之時,恢復祖宗故土。極盡全力的擴充套件自己的版圖!彰顯武功!令四海賓服,萬邦來朝!

而從一個民族的精英階層的角度而言,要為自己的民族生存贏得空間!要對得起子孫後代!

賈環作為一個現代人,拋開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周朝的既得利益層,同樣亦贊成周朝佔據富饒的西域。

在中原土地兼併日益緊張,尖銳的時刻,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