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永昌公主先在天子面前告了狀。你知道天子心裡怎麼想的?
…
正陽門外正東坊的報社中,五間開的大院人來人往。開一間報社,並非只招募幾名編輯就完事。還要賬房、記者、工人、銷售、商業洽談等。
然後,報社當前最緊要的大事,並非是經營、運作。而是朝廷裡的處理意見,誰佔上風。
劃歸通政司,分明,是有人想下山摘桃子嘛!而另起爐灶,則降低了真理報的地位。
編輯室中,賈環,蕭夢禎,劉國山、柳逸塵、羅君子、龐澤、喬如松、秦弘圖等人齊聚在此。椅子中坐滿了人。由幾名編輯、書手去通政司抄回來的奏章就擺在書案上。
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因為朝廷的官員們,對真理報幾乎是一邊倒的喊打喊殺。
蕭夢禎苦笑一聲,低聲對身邊主持會議的賈環道:“子玉,這事絕非韓子恆所為。他的性情、人品,你知道,不會出這樣下作的手段。”外頭有傳言,事情是楚王挑頭搞的。他的好友不久前剛剛成為楚王的謀主。
編輯室內的氣氛有點嚴肅,壓抑。但賈環開玩笑的道:“開之,你這樣很容易兩邊都不討好啊!”是不是楚王做的,他還真不敢下判斷。
龐澤正在慷慨陳詞,“這些奏章的內容當然不能登報刊發。哪有捱罵還送臉上去打的道理。非得給某些人一些厲害瞧瞧。輿論在我,不在御史。”
“龐士元說的對。”
頓時編輯室中,一片附和之聲。性情沉穩的喬如松搖搖頭。現在,恐怕還不是展露真理報威力的時候吧?不能因為一口氣,壞了賈環後續的大事。
一名老成的編輯問賈環,“賈探花以為呢?”
賈環做個手勢,從容的道:“我的意見,是將這些奏章照發就是。他們要輿論話語權,我們就給他們輿論話語權。廟堂之爭,自有重臣們去考慮。我們這些小蝦米,做好分內的事就好,不要授人以柄。”
賈環的話說的正中平和,得到大部分編輯的贊同。廟堂之高,局面不是幾個文士所能扭轉的。
計議定,稍後奏章便分到各編輯手中,準備第二天的文稿。
…
六月二十九日,常朝之後,雍治天子御武英殿,召叢集臣奏對。一批大臣,找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前往武英殿看熱鬧。
當今天子御極十四年,宰輔大學士換十幾個。唯有謝大學士最得寵,不過,謝玉石顧惜羽毛,在雍治十三年太子謀反時,立場不堅定,被天子棄用。
現在就看正受重用的何大學士有幾分真金火候!
雍治天子有段時間沒有與群臣召對,有事,叫了重臣到西苑中辦理。他高居在御座之上,眼皮子掃過群臣。太監總管許彥敲響了三聲淨鞭。武英殿中便安靜下來。
雍治天子向許彥示意,“念!”
許彥拿著一本奏章,走到丹陛前許,大聲道:“陛下玉批都察院御史趙俊博的奏章:大言不慚,見利忘義,貶出京中,令有司論之。”
瞬間,已經安靜下來的武英殿,再安靜的幾分。針落可聞。不少人臉上驚駭的表情,彷彿固化一般。眾生百態,不可一一描述。顯然,天子的這個決定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
第五百八十六章 臣請復一條鞭法
眾所周知,國朝的常朝已經淪為形式主義。挑幾件四海昇平的事情對答幾句,走流程而已。
真正處理政務的是天子主持的御前議事。比如,今日在武英殿中議事。還有經庭、廷議、小範圍的召見大臣議事等方式。
夠資格參與武英殿議事的大臣,說的簡潔一點:就是具備參加廷議資格的四十多名官員(中委),外加天子近臣如:翰林詞臣、勳貴武臣。以及事件當事人。
今天的議事,關係到未來一段時間內朝廷政局的走向,夠資格來的武英殿議事的官員,基本都到場。將近百人。
在許彥宣讀了天子的決定後,短暫的極度安靜之後,武英殿氣氛彷彿才漸漸的緩過來。不少人的目光落在御史方陣中的趙俊博身上。意味深長。
趙俊博的臉色有點蒼白,身體微微的發抖。緩緩的走出來,跪在地上叩首,聲音有些乾澀,回想著這麼多年的宦海生涯,風光不再,“臣遵旨。”他在上奏章之前,認定他這次是可以拿到“彩頭“的。大勢啊!然而,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天子的考語很重。
接著,剩下的三名御史同樣被貶。和趙俊博一樣,被請出武英殿,身影落魄。
河南道掌道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