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作戰地點和所退路線,忽然他想到一個豐邑的地名時,腦中靈光一現。
對,劉邦的故鄉不是在豐邑嗎?秦朝時也屬泅水郡市縣。這裡是泅水郡城,那不離劉邦的故鄉很近嗎?自己何不撤軍沛縣去投靠劉邦呢?
只要能在這時代找到劉邦,還管他媽的其他事情呢?
想到這裡,項思龍舒了口氣,可他根本意想不到初見他那心目中人物時的驚訝……
義軍的兵種,主要分為陸軍和水軍。
陸軍又細分為步兵、騎兵和車兵三種。
項思龍針對泅水城至沛縣一帶以山地為主的形勢,從七萬多兵力中選拔出了騎兵二萬,步兵三萬,作為這次作戰的主力。
其中一些老弱病殘者和新兵由韓自成帶領,首批撤走。
陳平則給予五千騎兵和八千步兵押送糧草。
陳平自也樂得個不用在前線作戰,當下欣然應承。
至於步兵則又有輕裝步兵和重灌步兵兩種。
輕裝步兵不穿銷甲,持弓、駑等武器,戰時居前,專事遠距離殺敵之責。
重灌步兵身著鎧甲,以戈、矛等長兵器與敵人近身搏殺。
在項思龍選拔的這三萬步兵中,輕裝步兵佔一萬人,而重灌步兵則佔二萬。
在這時代裡,戰爭的優劣勝敗,除整體的策略運用外,就看將帥如何發揮出各個兵種的特長和相互間的協調。
項思龍的軍事知識,主要來自二十一世紀,雖熟讀了《太公兵法》,卻不墨守成規。
他把混合兵種分了開來,吳廣和田橫領騎兵先行,周昌則率步兵在後,自己和田藏領一隊混合兵在泅水城先壓一下敵軍陣腳。
安排諸事完畢,已是雞叫三更了。
到天明時分,該撤走的人基本上都離城了。
現在只有項思龍與田藏領三萬較精壯的隊伍,守在泅水城。
項思龍與田藏到處巡視,登到高處極目細看,卻見秦軍己如蟲蟻般向泅水城快速逼近過來,聲勢駭人。
項思龍鼓勵了一番守城將士,雖然人人都感自危,但卻也所到之處歡呼如雷,士氣陡增。
項思龍也禁不住心懷激動,他在這一刻忽然是明白了人民力量的偉大,明白了他們對秦二世暴政的極度憎恨。
那種遠遠超越死亡的憎恨!
在古代的戰爭裡,這種士氣的確讓人心懷膨湃,難以平靜。
敵軍於中午時分終於到達離泅水只有二里遠處停住。
只見五色帥旗高起,擺開攻勢,可以想象章邯正在其中指揮。
項思龍身邊十幾個將領人人臉色發白,顯是被秦軍威勢所震懾。
項思龍看著敵軍逼近,算定時間,鎮靜自若的下令道:
“立刻召集一批萬人的盾牌和弓箭手,預備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