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絕對不是隻守一座城池,接受被動挨打。熒陽城已是失陷在即,咱漢軍也瀕臨全軍覆滅之危。此等形勢之下,誓死頑抗,是為不智。軍不可一日無主,眼下情勢,咱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護送主公出城,軍士再行突圍,能逃出多少人便是多少。咱們已不求贏敵而只求自保!”
劉邦見張良還沒說出實質性的出城計劃,不由又不耐煩道:“子房有何妙計良策,就快說出來吧,不要再賣關於了!”
張良微笑點頭道:“大王不要急嘛,微臣自會說的!”
說到這裡,頓了頓接著又道:“為今之計,是必須將漢王安全的送到關中去,使他能憑藉關中、漢中和巴蜀的人力物力,重組新軍。再由大王親率出函谷關,擊破圍城楚軍,以解救熒陽,才是上策。目前滎陽城內,存糧極少,而十萬軍民,日食所需,消耗大大。
至少,必須將城內的百姓,驅出城外,讓他們能夠到戰外的地區去覓食。城內父老,當然都知道項羽破城以後,會因久攻不下,積怨極深,將會對他們加以屠戳。
而且,到目前已經沒有餘糧供苟廷殘喘,只要能有一條路,讓他們安全出城謀生,他們必然會樂意逃出這座死城。至於軍糧,與其兵多而食不足,還不如兵少而不虞糧食匱乏能發揮力量。我認為把城內守軍減少掉五分之四,僅留下五分之一,滎陽仍可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待大王統兵增援。“在座的人都對張良的分析點頭贊同,這時灌嬰站起向張良道:”子房先生說的甚是。可現在滎陽城被楚軍重重包圍,水洩不通,卻是如何才能保大王脫離危城重返關中去?“
這還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劉邦又沉不住氣的焦躁道:“灌嬰的顧慮不錯,在楚軍的重重包圍中,要想拒守,或許還可堅守一時。要想開城突圍,成機的機會卻是渺茫得很!”張良好整以暇道:“我也知道突圍的成功希望極是渺茫,不過,我想的不是突圍!”
劉邦訝問道:“不突圍?那……難道能從天上飛出去?從地下躥出去不成?咱們退路已全都被項羽截斷了!”
張良笑道:“這就是思龍所說的出城妙計了!”
眾人聞言頓又把目光重新投到了項思龍身上,劉邦急迫地道:“項大哥,你有何妙計出城,快說出來電!”
項思龍見張良又把擔子推給了自己,不由搖頭苦笑,當然這問題卻是難不倒他的了,因為他可悉知這古代的歷史啊!
沉吟一陣,項思龍道:“項羽揚言說要生擒漢王,即是如此咱們就可以施李代桃僵之計,把漢王來個調包,讓個假漢王去向項羽投降,用以迷惑項羽,只待他此時戒備一鬆,咱們就可以護送漢王突圍了。同時可用美女財物誘惑楚軍,把他們牽制住,如無意外,此計應可成功。不過,施使此計,尚有兩個前提,必須完全解決,方可著手進行!”
劉邦這下也聽出了些精神來,頓忙道:“快說!項大哥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只要小弟能力可達,無不照辦!”
項思龍緩緩道:“其中一個問題,只要邦弟點頭同意,就可迎刃而解。另一問題才是緊要,就是必須找出兩個死士,一個負責率軍守城,一個負責裝扮邦弟。
此項任務可說是九死一生,此兩人不但要有捨身忘死及對大王絕對盡忠的精神,而且要勇中有智。成敗關鍵就在選人身上,只要他們略顯躊躇,露出馬腳,大事便會功虧一簣。“聽了項思龍的話,眾人全都眉頭緊鎖,思考選死士。
沉默良久後,劉邦才率先開口道:“第一個問題無論是什麼我都可答應下來!第二個問題麼,我看看……盧綰和夏侯晏兩人怎樣?”
劉邦為了逃命,見眾無人開口,頭下一急,頓自己提名點將了。
項思龍卻是搖頭道:“這兩人都不行!盧綰忠貞有餘而氣勢不足,不能擔此重任。夏侯嬰身為主要戰將,更需他衝鋒陷陣,為邦弟開路,顯然,他們不適合作為死士人選。”
眾人又是一陣無言,這時在漢軍中素有“鬼才”之稱的陳平開口道:“我想到一個合適人選,就是周苛,此人我接觸過多次,感覺他重義輕生,既忠且勇,又足智多謀,我看他是個合適人選!”
劉邦見有人舉薦,項思龍又沒開口反對,當下忙道:“那就算周苛一個好了,但另需一人呢,卻是選誰為好!”
張良這時也道:“周苛這人我也聽說過,是個不錯人選。軍中相傳他有個拜把兄弟名叫紀信,他們兩人關係甚好,曾誓言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我看另一人就選紀信好了。如此,周苛和紀信也可相互形成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