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2 / 4)

小說:抗日之中國軍魂 作者:青詞

路建成後,它是中國內陸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時也是將南方港口運來的對外援助運往內陸的樞紐。日軍侵佔南京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南京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事、政治、經濟中心和戰時首都,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集中保衛武漢。

有鑑於武漢對於中國的重要地位,當時的日本政府和日本軍方普遍認為,只要攻取了武漢,就能迫使中國政府投降。於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迅速攻取武漢,迫使中國政府屈服,儘快結束戰爭。

本來按照日軍的計劃,在攻取了徐州之後,隨即攻佔河南,然後從河南沿著平漢鐵路線向南進攻,配合沿著長江西進的華中派遣軍,兩面夾擊奪取武漢。其主攻方向為北路,然而日軍在豫東地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攻佔河南的計劃也化為了泡影,而日軍又急於攻佔武漢,因此不得不改變策略。制定了以華中派遣軍為主攻部隊,沿著長江西進,華北派遣軍作為輔助進攻,集結於合肥,翻越大別山進攻武漢的作戰計劃。

早在南京淪陷之後,中**隊方面就在積極籌備保衛武漢,1938年6月,軍事委員會制定了最新的保衛武漢的作戰計劃。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線,保持部隊高度的機動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最後轉變敵攻我守的戰爭態勢。按此計劃,老蔣自任總指揮,調集第五、第九戰區全部兵力和海空軍各一部,沿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組織防禦,準備持久作戰。主要目的一在於以空間換取時間,內、外戰線結合,消耗、挫敗敵人;二是及早內遷工廠、內運物資、整備軍隊、加緊生產,作長期抗戰準備;三是爭取國際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國際戰場的開闢以徹底戰勝日軍。

再一次緊急軍事會議上,老蔣莊嚴的宣告:“中國民族必以堅強不屈之意志,動員其一切物力、人力。為自衛,為人道,與窮兇極惡之侵略者長期抗戰。以達到最後勝利之日為止……一切的奮鬥,要鞏固武漢為中心,以達成中部會戰勝利為目標。”

中國人民要保衛武漢,堅持抗戰,以期將侵略者徹底趕出中國。日本侵略者要奪取武漢,結束戰爭,這就構成了當時中日雙方在戰略上的一場決戰。

為了挽回豫東會戰失敗的不利影響,日軍於1938年6月初,便迫不及待的對武漢發動了進攻。

日軍第6師團由合肥南下,突破了徐源泉26集團軍的防禦,13日攻佔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陷潛山。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等地。

於此同時,在江南地區,日軍波田支隊由蕪湖溯江西進,6月11日夜,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川軍27集團軍楊森部作戰不力,一夜間就被逐出城外。

老蔣聞訊大怒,致電楊森“輕棄名城,貽笑友邦”。要他反攻安慶,楊森回電,徐源泉的26集團軍擋不住日軍第六師團的攻擊,暴露了他的側背,他不得已才退出安慶,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波田支隊在攻佔安慶後,繼續搭乘海軍艦艇沿長江西進,6月下旬抵達了江防要塞馬當的封鎖線外。

馬當要塞由德**事顧問設計,中**隊經營了幾個月,耗資無數,堅固異常,是阻攔日本海軍的堅固堡壘,老蔣對它寄於厚望,認為它至少能阻止日軍攻勢一個月左右。

日本海軍首先試圖從江上開啟通道,無奈水雷、沉船和人工暗礁太多,而且掃雷艇在守軍的炮火下也無法掃雷。見江上行不通,日軍就改為陸路迂迴進攻。

而馬當要塞附近守軍為李韞珩的16軍,兩週前,李韞珩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大敵當前竟然還辦了一個為期兩週的“抗日軍政大學”。6月24日,李韞珩還大肆鋪張地辦了一個隆重的結業典禮,邀請了16軍各級軍官和當地士紳參加。

日軍事先得到了這個情報,於是6月24日凌晨,在16軍的防地東流登陸成功,然後順利地攻下了既無準備,又無主官指揮的香山、香口等地。還好,防守馬當要塞長山核心陣地的海軍陸戰隊2大隊沒有派人參加結業典禮。在總隊長鮑長義的指揮下,2大隊頑強抵抗,打退了了波田支隊的三次大規模集團衝鋒。

鮑長義這邊打得昏天暗地,李韞珩那邊結業典禮則開得隆重得很,講完話之後又有用餐,喝得一塌煳塗。

見16軍暫時指望不上,鮑長義趕緊發報給在武漢的老上司謝哲剛。謝哲剛一看電報,吃驚不小,立馬報告了老蔣,同時還緊急請空軍出動。老蔣看了謝哲剛送來的電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