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3)

了?姥姥小時候帶過你的,你都忘記了嗎,老人都這麼大歲數,就算是沒病你們是不是也該回來看一眼?你小時候愛吃糖葫蘆,姥姥捨不得花錢買,就自己打聽方法在家做。為了你解饞,老人當時把手燙了好幾次,還有……”

姥姥的確是對何問很好,但是自從長大以後,這種記憶就變了。他只記得姥姥沒事就來家裡要錢,然後回去散給其他子女。那些舅舅姨媽的,沒事就會到家裡,打著看望老人的旗號,然後在家裡搜刮一圈。很多東西像酒啊、茶啊的,老爸都不知道,就被姥姥送給那些親戚了。後來老爸找不到那些東西,姥姥也不說話,當做沒發生一樣。後來還是老媽和老爸說,大概是有兄弟姐妹來的時候,姥姥送人了,老人家也不知道哪個值錢哪個不值錢。老爸為此十分光火,很多東西是朋友送給他珍藏的,姥姥說都不說一句,就這麼送沒了。

老爸以前在一個很大的國營工廠工作,最高也當過副廠長,姥姥家所有親戚幾乎都是老爸幫著安排的工作。當然,基本都安排在有關係的幾個企業裡。後來,市場經濟的大潮讓東江這個老工業基地一蹶不振,老爸的地位不再顯赫,姥姥那些親戚也隨之下崗的下崗、失業的失業。但是他們依舊認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經常來家裡“探望老人”。老爸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收藏,廠子不行了也就靠倒騰便宜古董有點收入。姥姥的親戚就總是劃拉一些真真假假的東西來家裡添亂,媽媽有時候頂不過去,就違心地花錢買下一些。老爸知道以後又是大為光火,說是一個人賺的不夠一家人折騰的。

姐姐何天,懂事比何問早,對這些煩的也早,大學畢業直接跟學校裡的戀人一起分配到廣西去了。何天曾經有句話:在這個家庭裡,你就覺得幫人都是義務的,不幫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這個家庭裡的孩子反而是最沒人理睬的。

姐姐比何問大五歲,上大學的時候生活費一個月只有兩百元,而姥姥那些親戚的孩子上學,好多學費都是何問爸出的。姐姐當時愛好攝影,可是爸硬是沒給她出錢買相機,在姥姥的不厭其煩的叨咕下,卻給三舅的孩子買了電腦。靠勤工儉學才實現夢想的姐姐,一畢業就遠嫁廣西,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

去年,老爸在單位內退後主張到北京來買房子定居,為的就是逃開那個無奈的環境。媽媽也知道沒辦法,畢竟是自己家的親戚,哪能眼看著生活在水深火熱裡又不管不問。既然他爸提出到北京住,就搬到北京吧,大城市、首都,也許做收藏的生意會更好。大家都沒想到,老爸來了北京以後,點子很背,倒騰了兩回,都被人家“打眼”。

“打眼”是說倒騰古董,沒看準東西被人蒙了。買了“打眼”貨不但賠錢,還要丟人現眼。所以一旦“打眼”,老爸發現後會第一時間把貨鎖起來,不再給人看。他是怕被同行人當笑料說出去,有礙自己的名聲。

何問想的是,就怕這回被姥姥給“打眼”了,回去一看老人好著呢,就是想見見外孫媳婦。老爸剛在北京置業的時候,就被姥姥折騰回去過,說是病危,結果回去一看什麼事情沒有。就是大舅在那個廠子不給報醫藥費,老姨在那個廠子要壓縮編制面臨下崗,等著老爸回去救火。

李萌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也不瞭解何問姥姥的那些故事。當晚他特意跑到小兩口屋裡,給拿了一千塊錢,說是親家那邊有事,不能趕過去,萬一老人真的走了辦白事不能後趕,份子錢先帶上吧。

何問有點不好意思,這才說姥姥這病危都鬧好幾次了,不用了,要是真有事,他手裡有錢。

李萌爸堅持說,你的錢是你的錢,咱們的意思是咱們的意思。這錢也別和萌萌媽說,是從論文稿費裡出的。

沒過一會兒,李萌媽又偷偷進來,給拿了五百塊錢。還和何問說,別告訴萌萌爸,那個人老學究,特心疼錢,和他廢話浪費腦細胞。

何問就想,同樣是父母,人家怎麼就心眼都這麼好,這麼疼孩子呢。

李萌在那裡就想,自己這麼能忍,就是因為攤上這樣的父母了,寧可自己錢不夠花也想著幫別人。

李萌對於何問的東江之行一點期待都沒有,相反,倒是有點傷感。

本書精華已為您連載完畢,謝謝閱讀。

1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