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年起,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羅馬帝國最後不是衰亡了嗎?”

“這時它才剛開始瓦解而已。這段時期是文化史上變動最大的時期之一。第四世紀時,羅馬不但外有北方蠻族進攻的威脅,內部也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公元三三O午時,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的首都由羅馬遷到他在通往黑海之處所興建的一個城市——君士坦丁堡。許多人把這座新城市當成‘第二個羅馬’。三九五年時;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方帝國以羅馬為中心,東方帝國則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四一O年時,羅馬遭蠻族劫掠。到四七六年,整個西方帝國都被摧毀了。東方帝國則繼續存在,一直到一四五三年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為止。”

“那時君士坦丁堡就改名為伊斯坦堡嗎?”

“沒錯!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年代是公元五二九年,也就是教會關閉雅典的柏拉圖學園那一年。同年,聖本篤修會成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大修會。這一年、因此成為基督教會箝制希臘哲學的一個象徵。從此以後,修道院壟斷了所有的教育與思想。這時,時鐘正滴答走向五點半……”

蘇菲很快便了解艾伯特的意思。午夜是零,一點鐘是公元后一百年,六點鐘是公元后六百年,十四點鐘則是公元后一四00年。

艾伯特繼續說:“中世紀事實上指的是界於兩個時代之間的一個時期。這個名詞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另外,這個時期又被稱為‘黑暗時代’,因為它是古代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籠罩歐洲的漫長的‘一千年的夜晚’。如今英文‘medieval’(中世紀)這個字仍被用來指那些過度權威、缺乏彈性的事物,具有貶意。不過,也有些人認為中世紀泥是各項體制萌芽成長的時期。例如,學校制度就是在中世紀建立韻。歷史上第一批修道院學校在中世紀初期成立,教會學校則在十仁世紀成立。在公元一二OO年左右,歷史上最早的幾所大學成立了。當時學校研習的科目也像今天一樣分成幾個不同的‘學院’。”

“一千年真的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

“是的,不過基督教也需要這樣的一段時間來招攬信徒。此外,許多民族也在這段時間內相繼建國,擁有自己的城市、公民、民俗音樂與民俗故事。如果沒有中世紀,哪來的這些民俗故事與民俗音樂呢?甚至,沒有中世紀,歐洲又會變成什麼模樣呢?也許仍然會是羅馬的一個省份吧!英國、法國或德國這些名詞就是在中世紀出現的。在中世紀這個浩瀚汪洋的深處,有許多閃閃發亮的魚兒游來游去,只是我們不見得都能看到。史特盧森就是中世紀的人,聖歐雪夫(SaintOlaf)與查裡曼大帝也是,更不用提羅密歐與朱麗葉、聖女貞德、艾文豪、穿花衣服的吹笛手以及那些強大的王侯與君主、俠義的騎士、美麗的少女、不知名的彩色玻璃工匠與靈巧的管風琴師傅了。再說,我還沒提到那些修道士、十字軍與女巫哩!”

“你也沒提到那些牧師和教士呀!”

“對。基督教直到十一世紀才來到挪威。如果說北歐馬上就信奉了基督教,那是過於誇大其辭了。那時在基督教的表面之下,一些古代異教徒的信仰仍然存在,而這些早期的信仰有許多後來融入了基督教。舉例來說,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聖誕節的慶典中至今仍可以看到基督教與古代北歐風俗結合的痕跡。俗話說,夫妻結合之後會愈來愈彼此相像。這兩種文化結合後也是如此。於是我們看到耶誕餅乾、耶誕小豬與耶誕麥酒等風俗,開始愈來愈像東方三智者與伯利恆的馬槽。無論如何,基督教逐漸成為北歐人主要的生活哲學。因此我們通常認為中世紀是一股以基督教文化來統一歐洲的力量。”

“那麼,中世紀也不算太糟囉?”

“公元四OO年以後的第一個一百年間確實是一段文化式微的時期。你要知道,在此之前的羅馬時期是一個‘高等文化’,有許多大城市,城市裡有大型的排水溝、公共澡堂與圖書館等,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築。然而,到了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間,這整個文化都;瓦解了,貿易與經濟也崩潰了。中世紀的人們又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當時的經濟是以‘封建制度’為特色。所謂‘封建制度’就:是所有的田產都由少數勢力強大的貴族擁有,農奴必須要辛勤耕:種才能生活。除此之外,在中世紀最初的數百年間,歐洲人口大量減少。舉個例子,在古代時期,羅馬的人口繁盛,一度超過一百萬,但到了公元六OO年時,卻減少到四萬人左右,真是天壤之別。當時,這些人生活在這個曾經繁華一時、建築宏偉的城市中,需要建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