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你!你是我的恩師,不愧為大周的聖人!能有幸當面向你請教,對我來說是個非常難得的機遇,我一定要抓住這相機遇,爭取向你多請教幾個問題。
孔子有了這樣的想法,謹慎而恭敬地對老子說道:“晚學想再請教聖人關於‘禮’的問題,不知可以嗎?”
老子睜開半閉的雙眼,高興地點點頭。
第二章:娶妻葬母1
四節:孔子的歌
五節:天下小了
六節:母親沒死
………………………………………………
四節:孔子的歌
10、
孔子與老子相別,回到家中,已是午夜過後了。母親還沒有歇,在昏暗的燭燈下織著布,等待心愛的兒子歸來。“母親!”聽到呼喚,顏徵在抬起頭來,燭燈下她看到孔子滿面紅光的一張臉,頓時也高興起來。
“母親,老子真神人,孩兒這一晚的請教,勝過讀書十年。”
“好,快去睡吧。學問要慢慢地去想,才能變成自己的。好在你明天要去相親,一個人在路上,正可以好好地想一想老子講給你聽的許多道理。”
“只是,明天孩兒還不能去相親。”孔子望著母親認真地說。
母親聽了,大吃一驚,走下織機,望著孔子,問道:“是不是老子還能給你學習的機會?”
孔子搖搖頭,說:“不是,老子雖然還要在魯國呆幾天,但他的時間都給了其他的事情,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不能把時間都給了我。”
“既然如此,你為何還不能去相親?”
“是這樣的,南宮容告訴我,魯昭公與三桓,明日都要去泰山腳下舉行閱兵儀式。對孩兒來說,這可是個難得的機遇,故而想前去看看。”
“三桓”指的就是三分公室的季氏、孟氏、仲氏三大家族。早在孔子生前11年時,他們就把魯國的公室一分為三,三家各有其一;把私家軍隊併入國家的軍隊,三家各帥一軍。這11年裡,魯國的軍隊一直掌控“三桓”手上,直到去年,在王室老臣再三請求下,三桓才將軍政大權重新分配,給已然長大的魯昭公一些軍隊。
魯昭公是魯襄公最小的兒子,父王襄公死時,他僅18歲,三桓看上了他的稚嫩立之為國君。雖為一國之主,昭公的王室卻十分的卑弱,手上無軍隊,要去打獵,也要到季氏或孟氏家借幾個善於騎射計程車兵。從去年以來,昭公有了自己的一些軍隊,就一直想去泰山閱兵。泰山高大、雄偉,自堯舜以來,便有泰山安則四海皆安的說法,由此成為帝王們封禪祭天的神山。昭公此次前往泰山閱軍,一是想向天下申言自己是正宗,二是想由此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對於把禮看得比生命還要重的孔子來說,能觀賞這樣隆重的禮儀,實存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學習機遇,他不想放棄。顏徵在聽了,垂頭想了許久,這才說:
“我的兒,你明天還是出門相親。只是,往北多行150裡,到了泰山腳下,看完閱兵儀式,然後再向南往宋國去相親。”
母親的意思很清楚,為人要講信用,明天必須出門去相親,只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也不能放過。孔子聽了,非常明白母親的一番苦心,感激地望著她,輕輕地說。“謝謝你,我的好母親!”
“去吧,我的兒,好好地睡一覺,一直睡到明日太陽西下時。”母親說完,舉起燭燈,擁著兒子到他的臥房去。孔子回過頭來,望著母親,說:“老子的學識,實在是太淵博了……”
“我知道。”母親打斷他的話說:“我的兒,你今後也會這樣的。”
“真的嗎?”孔子走進臥房後,站在床前驚喜地問母親。
“一定。”母親信心十足地說:“你今年才十七歲,學問已在京城遠近聞名,再堅持下去,窮盡一生地去努力,無論什麼事情,肯定是都能夠做成的。”
“如果我真有所作為,我的一切都是母親給我的。”孔子真誠地說。
“唉,想起來母親也真慚愧,不能象南宮容的父母那樣給你榮華富貴。”
“可是,你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做人的品德。”孔子深情地望著母親說:“南宮容對我也非常羨慕和敬佩。”
“是苦難讓你早熟,人在無依無靠時,最能創造奇蹟。”母親平靜地說:“快睡吧。”
孔子終於躺下,顏徵在替他掖好被子,望了望很快進入夢鄉的兒子,端起燭燈,來到叔梁紇的靈位前,欣慰地說道:
“夫君,我已經盡了力,履行了當初對你許下的諾言。現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