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你再看他們的衣著打扮,能想到什麼呢?”
易寒笑道:“茶農、蠶農、漁民、糧農、酒農,泥匠、鐵匠”。
楚留情點頭道:“不錯,這些香客多是蘇、常、錫,杭、嘉、湖等地方的農戶人家,一鄉一村,結夥成隊,乘香船來杭,拱宸橋一帶,進香者以船為家,步行為主,生活節儉,自帶糕粽果腹”。
易寒道:“路途遙遠卻也不容易,難為他們了”。
楚留情笑道:“咦,易兄此言詫異,俗話說的好讀萬卷不如行萬里路,這些香客此行目的雖然是進香敬神,對於他們來說難道不是一種開闊見識的機會,進香之舉豈又不是遊玩休閒之舉”。
突見前方一支隊伍敲鑼打鼓,像極了迎親隊伍,只見數個男子架起一根重達幾十斤的大燭,左右架起黃、白布數匹,牽拽而行,一人舉旗導引。
易寒問道:“這又是什麼?”
楚留情解釋道:“這叫舍幡,是蠶農的俗例,將此燭抬到寺廟點燃,再吹熄帶回,作蠶房照明,以祈蠶花旺盛,而這數匹黃、白布就捐舍給寺廟”。
易寒笑道:“倒也有意思的很”。
楚留情道:“何以成俗卻也無從追尋”。
這拱宸橋卻也不近,兩人步行走了好一會也卻還沒有抵擋,不過沿途形形sèsè的景象,兩人不敢疲憊,倒是樂在其中,過來一會又見到一群肩掛黃包,手攜香籃,腰糸紅帶,頭裹白巾的女子香客,她們結群而行彼此竊竊私語,看樣子也是結夥而來。
楚留情道:“這些都是茶農,至於未出閣或者已婚都沒有什麼計較,她們一天之內來回百餘里,燒遍三山寺廟之香,名叫“翻三山”。
看著她們,易寒似乎能看到一幕景象,茶山之上,姑娘們懷揣簍子採著茶葉,這邊一個,那邊一對,rì落西山,又滿載結對歸家,人一生到底要追求什麼,窮與富,時間流逝最後歸於塵土還不是都一樣。
總算到了拱宸橋,只見沿岸停靠著無數從各地前來進香的香船,竟有上千艘之多,整個河面幾乎被塞滿,就好像已經變成陸地一樣,可以想象密集到何種程度,只是這些香船停靠有序,密而不擁,條條有序,只見不少漢子正在吆喝著指指點點,看來正是這些人的功勞,但見一艘剛剛到來的香船在一名漢子的安排下靠岸,接著船主遞給那漢子一些銀兩,易寒恍悟,原來還要繳納停泊費用。
這些香船自然比不得金陵花船的華麗奢美,卻也另成一副風範。
不少燒香的婦女下船而來,身穿藍sè印花布裙,用白sè或藍sè的頭巾包裹於頭,又的還在髮簪上插上一朵紅豔如火的紙花,嬌俏如花,古風猶存。
楚留情忙指著遠方道:“易兄快看,小碧玉!”
易寒望去,卻是一個二八少女,同樣穿的也是輕軟飄逸的藍印花布,但是這些未出閣的少女與婦女不同的時候,頭上並沒有裹上頭巾,而是梳了雙髻,雲鬟垂於兩耳,靜若拂黛清芙。
此刻岸邊桃紅柳綠,花香鳥語,這些身穿簡樸藍印花布的少女,與小橋流水,綠柳紅桃,淡淡的香菸氤氳,構成了一幅獨特風韻的風景畫。
小家碧玉的鄉野氣韻是大家閨秀所沒有的,道的一個樸也真。
船上設有方桌,桌上放有各種祭品,點燃紅燭,有些香客們虔誠的默唸著,艙內煙火繚繞,不時傳出清脆的擊磐聲,木魚聲和喃喃的祈禱聲,後艙設有月臺,擺弄著樂曲奏起佛曲來,有些香客剛剛歸來就坐在船沿邊休息,有些卻忙碌著擺好祭品準備祭拜,有些閒情的看著周遭形形sèsè的各式人群。
易寒驚奇,人之百態,竟能一視而全。
楚留情立於岸邊,目光肆無忌憚的流連於那些從她身邊經過的農家小碧玉,不少xìng格開朗的茶家女見了這垂涎yù滴的李明濛,在經過他的身邊加速步伐,爾後又恢復正常步行速度,唧唧喳喳的竊竊私語起來,進而掩嘴偷笑起來,少女悅耳的笑聲傳入心頭,連易寒不禁被這自然而發的自然之美撩撥的動情了。
蠶家女相比之後就溫婉安靜了許多,有的看了楚留情火辣的目光,立即垂下頭來,俊俏的臉蛋上立即泛起紅暈,埋下頭匆匆的走著路,有的莫名的拽起自己的衣袖,行動是如此扭捏不自然,這一些無不顯示她們內心的緊張羞怯,每當看到這一幕,楚留情總是以爽朗的笑聲來表達自己的暢快,少女的嬌,少女的羞都因他而露。
相比楚留情,易寒卻端莊了許多,便因為他鬢髮透著幾根白sè,讓這些女子好奇的多瞄了他幾眼,他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