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附和:“請皇上赦易家兒郎無罪”,此乃大勢所趨,此舉只不過是順皇上的意,沒有人傻得站出來強烈要定一個死人的罪名,最重要的是此子立此大功,造福社稷,他日必將受萬民尊敬,為國捐軀,形象已經被高尚化,誰不站好隊,誰就必將玷上奸臣的惡名,受萬民臭罵。
皇帝龍顏大悅,“眾卿家與朕所想一般,我非但要赦易家兒郎無罪,且要表彰易家一門忠烈,追封易寒為麒麟將軍,爵拜護國公,永享俸祿,並將此事昭告天下,望有志男兒皆以他為楷模,眾卿家可有異議”。
百官齊呼:“皇上英明”。
—————————————————————————————————————————————
在雁門關戰事一了,士兵陸續歸鄉,鎮西軍大敗西夏軍的訊息已經漸漸在某些州縣傳播開來,他們一邊將信將疑,一邊在等待管家的佈告,而此刻那些歸家計程車兵也帶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率領鎮西軍以劣勢兵力大勝西夏軍的,其實並不是莊元帥,也不是林副帥,而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所假冒的,市井之人向來崇拜英雄,更習慣將英雄神聖化,一時之間人們議論話題,這個年輕人假冒元帥比鎮西軍打了勝仗還要多,真假先不管,大東國太需要有一個可以崇拜的英雄,他們需要有一個可以讓他們揚眉吐氣的英雄。
易天涯?席清?李毅?還是莊庸凡?不不不,他們都太老了,他們需要一個未來之星,本來孤龍是他們心中的那個未來的英雄,可是孤龍十年軍旅生涯,雖有將才卻未能立下奇功,他們等得太久了,而這樣一個青年才俊的憑空冒出,更是一下子走進他們的心中,在他們心中那個不知是真是假的人物已經蓋過了孤龍的地位。
對於那個千年難求的年輕將才,他的事蹟流傳越來越廣,其中有一些事蹟有事實依據,也有一些被吹的天花亂墜,甚至已經脫離認知範圍的傳言,例如他乃上仙下凡救世,這樣荒唐的傳言也不知道是如何謠傳出來的,但也有一些與事實出入不大,例如三個錦囊大破席清所創的正形柺子陣,例如以身冒險誘對方騎兵大軍孤軍深入,知曉天文地理,神機妙算,先算到西夏軍來攻之時辰,後有妙術助士兵透過死亡之地繞道攻下明山,但無論傳言如何傳播變味,無出一條定律,那就是贊多於貶,功多於過,且越來越被神聖化。
至於這個年輕將才的去蹤卻一直是個謎,甚至他的名字也無人得知,也有人說過他為國捐軀了,這股傳言剛一傳播出來便被掐在萌芽之中,他們心裡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說法,自然也不可能去認同。
民間一直眾說紛紜,所有人都在等皇城的佈告,到底真相怎麼樣,西夏軍是否大敗而歸,而是否真的有這麼一個人物,所有的人都在等。
終於在萬眾期待之中,管家終佈告天下,鎮西軍確實大敗西夏軍,訊息得到證實萬民無不齊慶,而在佈告的下半部分,卻有這麼一段內容,鑑於易家兒郎易寒忠耿為國立下奇功特赦其假冒元帥之罪,因其為國捐軀,功大於過,現追封易寒為麒麟將軍,爵拜護國公,易家一門永享朝廷俸祿,望有志男兒皆以他為楷模。
看到這個佈告,不少人差點昏倒,果真有這麼一個人物,他的名字叫易寒,而這個他們心中所崇拜的英雄已經為國捐軀,不少人捶胸悲痛,為國捐軀四個字深深的觸動他們的內心,而英雄二字也變得無比高大。
人們紛紛開始挖掘易寒這個人物的事蹟,一開始透過某種渠道最先傳播開來的是,這易寒居然是一代名將易天涯的孫子,他在雁門關的一切英明舉動都被人慢慢的挖掘出來,這個時候又有傳言說,這易寒其實是個下流的登徒子,此番言論一出,立即被人怒斥,這樣一個大智大義的俊才又怎麼可能是個登徒子,這個傳言只是在大東國流傳一陣立即被淹沒在罵潮之中,將其無視。
其中流傳最廣,最讓人感慨的一段事蹟,便是易寒受西夏人所挾持,西夏將領用他逼迫鎮西軍退軍十里,就在鎮西軍要退兵之際,他卻臉帶微笑的吟唱:“庸人不知名,枯棋鬥一枰,幾能留半著,局翻痛難悔,天涯塗草莽,萬里未歸人,玉釵妝半面,多情念徐娘,將軍百戰死,士兵十年歸”,當時數萬鎮西將士立即落淚,這首詩中將他視死如歸的情操表達的淋漓盡致,他雖身居帥位,卻能深刻的感受到士兵的思念親人思念故鄉的心情,與士兵同為一心,有丈夫入徵的妻子感激他,有兒子入徵的母親感激他,他用自己的性命換的雁門關的二十年安寧,他用自己的性命換的親人回到自己的身邊。
“庸人不知名,枯棋鬥一枰,幾能留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