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寫了一本《棋譜》傳給了他的兒子。後人認為棋雖可佈陣,但不是真的兩軍作戰,只是一種象徵,所以稱它為象棋。
“這個故事我是聽說過,不過歐陽蒙在牆上刻上一幅象棋……”駱天突然看到牆上的象棋有些不對勁了:“爸,不對呀,不應該有楚河漢界嘛,這牆上的棋盤卻沒有那四個字,只是一個基本的構局而已。”
“還真是。”歐陽天也覺得有些怪:“看這壁畫也不像趕得急,到了這棋盤上就少了四個字,看起來有些故意了。”
“爸,祭臺。”駱天指著那祭臺說道。
那祭臺是石制的,祭祀臺上面刻著一個人的畫像,與壁畫上面懷疑是歐陽蒙的人十分相似,“看來是歐陽蒙了。”歐陽天說道:“看這祭臺,也有很多年沒有人來過了,駱天……”
“好,爸。”駱天從揹包裡取出火燭來,點燃了插進那香灰爐裡。
爺倆對著那畫像行了好幾個禮,歐陽天說道:“歐陽先祖,我與駱天前來祭拜,請保佑歐陽家族後人平安。”
香灰爐上的香火的煙突然繞了幾繞,從不信鬼神的爺倆對視了一眼,都有些寒毛倒豎的感覺來了:“爸,不會真的像三叔公說的,這裡……”
歐陽天說道:“不,是因為風,看這煙飄走的方向,風應該是從這個祭臺下面吹出來的,駱天……”
“看來這祭臺下面有玄機了。【~都市…文學~ WwW 。dushiwenxue。】”駱天已經走到了祭祀臺前,蹲下去,手電筒也照了進去,這祭祀臺下面是空洞的,駱天敲了敲,這聲音不像是岩石的聲音:“爸,你來看。”
歐陽天俯身下去,在四下摸索一番,發現那祭臺下面一整塊都是鬆動的,叫上駱天兩人一起一用力,那塊石板就被扳了起來,下面一條通道就在眼前出現了,駱天有些遲疑:“爸,我們要下去看看嗎?”
“來都來了,走。”歐陽天率先鑽了進去,一進去,就覺得一陣陣寒風朝上湧,吹在臉上,涼得很,那通道狹窄得很,僅供一人下去,但下去之後就眼前一亮,下面是一個諾大的空間,駱天的電筒一照過去,看到牆上還有火盆,去試了一下,火盆還能點燃,這裡馬上就變得亮堂了起來。
這地下有一幅棺槨,也就是套在棺外的大棺,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級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製葬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現於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於氏族中之頭領。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條疊壓成方形或亞字形的槨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
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後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
《通典。{ WWW。dushiwenxue。 }禮四五》裡曾經提到過:“周制,。君裡棺用朱綠,用雜金錯;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士不綠。”又提到大唐制:諸彝不得以石為棺槨及石室,其棺槨皆不得鏤彩畫,施戶牖欄檻,棺內又不得有金寶珠玉。”
這一個棺槨出現在這裡顯得十分突兀,這是一具木棺槨,駱天驚訝道:“這是陰沉木製成的棺槨。”
在中國民間,陰沉木即炭化木,蜀人稱之為烏木,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神木”。陰沉木的形成久遠,據可考資料記載: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百年千年名貴古木,由於遭受到突如其來的重大的地理、氣象變化,比如地震、山洪、雷擊、颱風等等,有的被深埋於江河湖泊的古河床、泥沙之下,有的被埋藏在缺氧的陰暗地層中,時間長達數千年,甚至幾萬年,它們歷經激流沖刷、泥石碾壓、魚啄蟹棲,以致形狀各異,姿態萬千。
經大自然千年磨蝕造化,陰沉木兼備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韻,其質地堅實厚重,色彩烏黑華貴,斷面柔滑細膩,且木質油性大、耐潮、有香味,萬年不腐不朽、不怕蟲蛀,渾然天成。古籍中記載個別樹種還具有藥用價值。
在古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皆把陰沉木傢俱及出自陰沉木雕刻的藝術品視為傳家、鎮宅之寶,辟邪之物。歷代以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