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撿’回來的溫夫子——溫林。養了兩天病後,早知道學館還沒有建起的他,也不顧家裡人的反對,開始上山跟著開荒去了。而溫林瞎眼的老母,每天都習慣坐在她母子的房間門口。曬曬太陽跟著在家裡管理家務的奶奶拉拉家常,兩個老太太幾天就親密起來。
晃眼就到了二月初十,甘蔗共收到了70多萬斤後越來越少,已經停收了;河對門的荒雖然還得再開上一星期左右才開得完,但柿餅作坊兩天前就建成完工了。因為又遇上了收麥子的日子,柿餅作坊建成之日也沒像糖作坊建成時一樣慶賀什麼的,只是一早安完門時放了串鞭炮,就直接拉了建作坊30多人的隊伍開始收麥子了。
好在作坊都建好,兩個作坊裡都留著大大的院子,正好我家和大伯家一家佔了個作坊院子,曬上了麥子。
一早我就帶了柯楠地裡作坊兩頭跑。
先是檢視了後園溫棚地裡先後育上快能栽的玉米苗、辣椒苗,和菜園地裡育上的兩種石榴苗。二月開氣已經加暖,連早上都不用再穿那加了棉花的棉衣了,玉米、辣椒苗一天一個樣長著,石榴苗也開始發起了紅紅的嫩芽。
又檢視了山樑上的樹苗和甘蔗苗等情況。在這陣子裡,我又抽空先後‘買’回來了三次共6000棵的桂圓、芒果、荔枝、杏子、李子幾種果樹苗。原本落光了葉的杏樹、李子樹和梨樹等也發出了新芽。
順路還去檢視了新種下的開始發出新芽來的葡萄苗。這也是我三次中新‘買’回來的,光我家就是3000棵,大伯家2000棵。大人都太忙,只知道我種這麼多運不遠的葡萄是有大用的,倒也沒多管,就讓我安排著人給種上了。
看完了山地,領了柯楠走在去作坊路上時,我忍不住例起了嘴。上萬棵的果樹,到了兩三年後,可是能掙上一大筆錢呢。越想越是激動,嘴角也越咧越大,彎腰揉了下如今比成年土狗還高壯的柯楠時,我已經露出了一排雪白的小米牙。
“小姐,等等我。”燕兒帶著一群十幾個抓回魚苗的孩子從後方追來。她見我回頭就笑道:“小姐要跟我們去放魚苗嗎?浩清少爺說我不能偏心,讓我今天起收的魚苗得放他家山溏裡去了,一早還給送來了一筐錢。”說到最後,有些不服氣的嘟起了粉紅的小嘴。
看著這從小有些護食的燕兒,我不禁笑了起來:“呵呵,你可真小心眼。咱們家路下方的六口山溏都放夠魚苗了,難道你想放到後山梁的山溏去不成?後山溏挖得淺,到時我另有安排的。”說著推了推已經走到進前的燕兒,打趣道:“快去放魚去,等下你不是還要幫我浩強哥他們開荒的人送水嗎?”
這招果然靈驗,燕兒耳朵一紅,慌著就招呼起了幾個孩子,一溜煙跑了個沒影,哪裡還想著要抱怨和黏著我去放魚。
這還是我在快放棄時,偶然間發現的秘密。燕兒這小姑娘,還真是喜歡上了我本以為不可能的劉浩強堂哥,而且兩人好像是相互看對眼那種。對此,我倒是沒意見的,雖然兩人年紀差了五六歲,但對於曾為現代人的我來說,這根本不算事。
心裡想著兩人的將來暗笑時,已經來到了糖作坊的門口。
周嬸男人黃建立跟幾個村民正用彎架背了連桿帶穗的一捆捆金黃麥把從路下方上來,見我就笑著打起了招呼:“芽兒又來了啊,放心吧,今天你家麥子就能收完了,你家那作坊裡壩子大,曬得鬆散,過上兩三天就能打麥子了,不用像往年一樣翻曬幾次了。”
沒想到往年我擔心地方小曬不好麥子,就自己去翻曬的事都被人知道了。心裡暗自感嘆著村中雞毛小事流傳的驚人速度,邊跟著幾人走邊不好意思的笑道:“嗯,我就是隨便來看看。”見王建立一副瞭然的樣子,只得紅了臉插開話題道:“明天是給我大伯家打場了麼?”
“嗯。”把一背沉甸甸的麥把往外院中心一放,黃建立笑道:“你爹剛才在地裡時,就跟我們商量好了。明天讓幫你大伯家打場脫粒,後天開始就要修你們家兩個作坊的外圍牆了。”
旁邊一人村裡姓楊的年輕後生也來了興趣,摳頭看著我笑問道:“說是要先建兩個作坊的灶房呢,然後還要在作坊後邊建個小灶房和牲口圈、茅房什麼的。芽兒你家是要搬到作坊來住。”說著時一臉的羨慕。
見大家都很好奇,我“嘿嘿。”輕笑一聲才道:“不是的,我堂伯他們房子不是還沒建起來嗎,先讓他們住進來,灶房主要也是為了方便以後給幫忙的叔嬸們做中午飯用的。”
大概的解答了下大家的好奇,在黃建立帶著幾人又往地裡去時,我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