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功成修兵書,悄然離政壇。

註釋:

吳起 孫臏

①蟬聯——此指官職連續接任。

②臏——臏骨,古代的一種酷刑,即挖去膝蓋骨。

③馬陵——古地名,今河北大名縣東南,又說在河南範縣東南。

④龐涓——魏將,與孫臏同窗,相傳在汲郡(今淇縣)雲蒙山軍庠同學於鬼谷子。

人物介紹:

吳起(?—前381年) 戰國時名將、軍事家。衛國左氏(山東定陶西)人。曾從學於曾參。在衛不得志而投魯。前410年,齊攻魯,魯穆公欲使他為將,則因其妻為齊人而疑之,吳為取信竟斷然殺妻表白,遂任為將,大敗齊師。後遭讒謗,去魯奔魏,魏文侯起用為將,“攻秦,拔五城”取秦河西之地後,留任太守以拒秦,後又任相位。因與田文爭權失勢而入楚。楚悼王先任其為宛城太守,旋擢升為令尹,掌楚國軍政大權,主持變法。明法度,裁冗員,廢世祿,獎耕戰,促楚日趨強盛,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晉伐秦,一躍成為強國。前381年悼王死,宗室起鬨,遭攻擊,被亂箭射殺,變法宣告失敗。著有《吳子兵法》四十篇,是我國古代兵家之經典。

孫臏(約前378—310年)戰國時著名軍事家。齊國阿(山東陽穀縣)人,孫武后裔。真名失傳,早失父母。相傳他同龐涓同師事於鬼谷子,學兵法。龐涓作魏將後,畏忌其才高於己,遂將他騙至魏國,施以臏刑,割去雙腿膝蓋骨成殘廢,他佯裝瘋傻脫險,回到齊都,經賽馬顯其才幹,經田忌舉薦於齊威王,拜為軍師。在齊魏爭雄具有決定意義的桂陵與馬陵兩次激戰中,他運用“圍魏救趙”、“減灶誘敵”之法大敗魏軍,逼魏將龐涓自殺,使魏國元氣大喪。前334年魏惠王拜見齊威王,尊其為王,讓出自己的霸主地位。臏戰後坦然辭職歸隱,著書立說,有《孫臏兵法》傳世。終年近70歲。

龐涓(?—前342年)戰國時魏將,與孫臏是同學,妒忌臏才高於己,待任魏將後,以同窗之誼誘引臏至魏,暗中設計陷害,臏其膝而致身殘。又以好言慰勉,騙其撰寫兵書,後被臏察覺,將書焚燒,並設計返齊。前354年龐涓率軍圍趙都邯鄲,趙向齊求救。他中孫臏“圍魏救趙”之計,於“桂陵(河南長垣)之戰”中伏險被擒殺。前342年魏攻韓,又為孫臏“減灶”之法所蒙惑,於“馬陵(範縣南)之戰”再遭伏擊,龐涓被圍自剄而死。

第二十二節:

白起秦名將,攻殺似風旋,

長平坑趙卒,貪功喪良天,①②

無辜逼自裁,可嘆不可憐!

樂毅燕大將,破敵善攻堅,

任帥統五國:燕秦趙魏韓,

下齊七二城,即墨成壘卵,③④

王死齊施間,騎劫代兵權,⑤⑥⑦

毅憤奔趙國,功虧留遺憾!

註釋:

白起 樂毅

①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部。

②良天——即天良、品性。

③下——即攻取佔領。

④即墨——今山東即墨市。

⑤王——指燕昭王。

⑥施間——指齊國對燕國實施反間計,使燕王易將。

⑦騎劫——戰國時燕將,燕惠王中齊反間計,使其代將掌兵。他狂妄輕敵,遂遭齊火牛陣攻襲,兵敗被殺。

人物介紹:

白起(?—前257年) 又稱公孫起,戰國時秦名將,陝西眉縣人。熟讀兵法,且善實戰,頗具將才。秦昭王用之,先後攻取七十餘城,為秦奪得韓、魏、趙、楚等國大片土地,威震諸侯,稱雄一時。因戰功卓著,封武安君。又於前262年率兵圍趙長平,遇廉頗堅守三年不下,後用反間計讓趙括代廉頗主軍,他設伏誘敵長驅深入,大敗趙軍,射殺趙括,坑殺降卒四十多萬,徹底摧垮趙之防禦力量。後與應侯範睢有隙,受讒毀,先降職居閒,後被逼自殺。

樂毅 戰國時燕將,河北平山縣人,魏樂羊之後。為人賢而有謀略,善用兵,自魏入燕後,受昭王垂青,留任亞卿,後擢升上將軍。前284年作統帥,聯合秦、趙、楚、魏,合縱伐齊,大敗齊於濟西,繼續向齊都城臨淄進軍,先後破齊七十餘城,因功封昌國君。燕昭王死,惠王即位,中齊田單反間計,改用騎劫代將。樂毅懼誅,出奔趙,因治軍有方,趙王敬重,受封於觀津(河北武夷),號望諸君。後燕惠王悔悟,多次致書趙國請歸,復適燕,但拒受帶兵,常往來於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