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3 / 4)

達成部裡的目地。趙永強還藉助駐俄公使館的幫助,成立了旅俄華人互助總會,以為華人爭取福利,經達小半年的努力,現在的旅俄華人互助總會就是旅俄的百萬華人三十餘萬華工的依靠,即便是在酷戰正酣地前線的華工營裡。也有旅俄華人互助總會的身影。

“另外,還有一件事件,你必須要親自處理,把這些俄國人邀請到公司,為公司服務!這件事是我們的大老闆親自安排下來的,這是名單和資料。大老闆交待過我們要儘可能的把這些俄國專家學者請到西北,那些用紅線標註的學者是一定要請到西北。至於其它盡力而為。記住是請到。不要動粗。當然,這些並不緊迫,你可以接觸一些並不重要人物,先試試看,相信不久之後,我們會有機會地。”

說話間趙永強拿出了一份厚厚地名單資料出來,作為西北人,趙永強自然知道公司對於技術的重視,所以公司想要把這些專家學者邀請到公司。那就再正常不過了。

當然趙永強並不知道這份名單,實際上是司馬按照在後世收集的俄國專家學者名錄進行的一次大匯總,按照這份名單司馬幾乎把涉及各個行業的俄國的專家學者來個一網打盡。

之所以列出這一份龐大的俄國專家學資料,實際上就是司馬為了解決現在的西北面臨的技術專家不足,這一點一直以來都在困擾著西北地發展。甚至於現在這已經成了限制西北的發展瓶頸。

而依靠從國內挖掘專家學者顯然不太現實。國內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專家學者可供西北使用。所以最好的辦法只能依靠從國外聘請,司馬除了儘可能的從美國聘請專家之外。就是把目光投向了俄國和德國。

即將爆發革命地俄國,將是俄國曆史上規模最大地人才外流,超過百萬受過高等教育俄國人為躲避革命逃至國外,其中不乏大量的專家學者,如果西北可以得到這些專家學者,那麼西北將會從中受益甚豐,必竟無論是西北地工業發展,還是西北未來的大學都需要這些專家學者。

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這個名子在俄國是最常見的一個名子,在俄國的大街上隨便拉一個男人一問,恐怕就是一個西科斯基,但是設計製造出“俄羅斯勇士”和“伊里亞。穆羅梅茨”重型轟炸機的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卻只有那麼一個。

“傾斜的翅膀同樣可以飛翔!”

在位於彼得格勒飛機制造公司裡的伊戈爾的辦公室裡,正在圖紙上完善著伊里亞。穆羅梅茨轟炸機的一些細節的伊戈爾,此時放下手頭的工作,仔細的看著圖紙上的飛機。

“等波羅的海汽車公司的發動機批次生產了,穆羅梅茨的最新的改進型就可以大規模生產了,生產規模就不用再受限於發動機了!”

看著圖紙上為了適應新型發動機,而進行修改的飛機,伊戈爾自語說到,穆羅梅茨對於伊戈爾而言就如同孩子一般,穆羅梅茨傾注了伊戈爾大量的心血。

但是因為所有的伊利亞。穆羅梅茨飛機的動力都由俄國之外國家地各種發動機提供,主要的國家是法國和英國。這種狀況影響了飛機的生產,因為獲得足夠數量的引擎以趕上飛機生產的速度幾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去年的年底。俄國波羅地海汽車公司設計製造的四臺引擎被安裝到了一架伊利亞。穆羅梅茨飛機上,並計劃在今年進行批次生產。

對於伊利亞。穆羅梅茨的大規模生產,一直非常期待的伊戈爾當然是非常急切地等待著這一天,並且不停的對伊利亞。穆羅梅茨進行著修改,以期其能成為最好的轟炸機。

“現在街頭的情緒好像越來越緊張了,真不知道這場該死的戰爭,還能不能進行下去!”

看著窗外的地廠房裡的傳出的燈光,伊戈爾自語到,這場戰爭雖然給伊戈爾帶來的榮譽和財富,但是在這場戰爭中伊戈爾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朋友。就是自己在海軍服役的兄長也在這場該死的戰爭剛一爆後不久,所服役地軍艦就被德國人地潛艇用魚雷擊沉,隨著軍艦沉入了波羅的海冰冷的海底。

“哎!真不知道這場戰爭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搖了搖頭嘆了口氣,伊戈爾看著自己辦公桌上的那個,母親在自己年少時從一個攤販那裡買了一個來自中國的玩具竹蜻蜓。

正是這個竹蜻蜓傾斜的翅膀,給予了雙手有殘疾的伊戈爾信心。一直支撐著伊戈爾走到現在,取得今天的成就。

“有一天,我會設計出和你一樣的飛行器!”

拿起放桌上地那隻竹蜻蜓,伊戈爾輕輕的用自己的手划動著竹蜻蜓傾斜的翅膀,在心裡自語自語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