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2 / 4)

織學生進行野營訓練,當然他們還是童軍的教官。有時候看著那些在操場上扛著國民體育訓練步槍的學生,吳亮博都分不清他們是學生還是士兵。

作為校長的吳亮博並不贊同現在西北教育部實行的這種教育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不應該像現在這樣,每天都需要接受軍訓,每個月都要進行所謂的集訓和野外實踐,尤其是像現在,在這個冰雪天上山,還道美其名曰磨礪學生地意志。就像學校宿舍的那些鋪著麥草長兩米寬70厘米層與層之間只有70厘米的籠床一樣,還有每天都要用冷水擦身。

自從在西北省教育部地規劃下,宣化國民中學和西北的每一所中學一樣。進行寄宿制改造之後,吳亮博曾經無數次上書教育部要求改變學校的這種“斯巴達式的教育”,但是全部被駁回。

這去進行野營訓練的一千六百多名學生,佔到宣化國民中學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三,每人都揹著童軍的揹包,包裡裝著帶來的乾糧、雨衣、野營小帳蓬、棉被,每個人的揹包都重達十幾公斤,浩浩蕩蕩地向龐家堡6號鐵礦挺進,儘管他們是宣化本地人。但是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鐵礦。

6號鐵礦,是龐家堡鐵礦區的一個山頭,因它頂部遠看像一個四方的平臺,這是數百噸炸藥的產物。這座的鐵礦是早期探礦時發現的。這鐵礦看來離火車站並不遠,運礦小鐵路的里程不到只有五華里,但是若是沿盤山路的話卻有三十多華里,一路上山山嶺嶺,馬車上山要加鞭,下山要殺閘。實在難行到極點。

礦上的人們都說:“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坎。”可見上山之難。更何況這路上有一座大嶺,又高又陡,一般地車把式,對這裡都打怵。翻車撞石的事,常在這裡發生。所以當地有句順口溜:“三道嶺,鬼門關,上嶺加鞭用力趕,下嶺殺閘一道煙。有人膽大不聽邪。車翻人亡難過關。”而國民中學的學生上山參觀,卻需要走這條很少有人選擇的山路。原因很簡單作為童軍的他們需要接受磨鍊。

國民中學的學生們開始歡天喜地,邊走邊欣賞這壯美的山川,心裡美滋滋的。可是上下兩道嶺之後,不少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已經跟不上了,就連一些身體素質不錯地學生也是氣喘吁吁。

原本整齊地隊伍變得稀稀拉拉,同學間只好互相攙扶,緩慢地前進。儘管這些學生在進行過不止一次童軍的野營和拉練訓練,但是進山走這麼遠地山路還是第一次。所以顯得很不適應。

“同學們,可別小看這山路,走這路要有一定的竅門,上坡身子要前傾,彎腰用力,一步走不出多遠;下坡身子向後仰,後邊像有人在推,不由你不一路小跑,弄不好就會摔跟頭。”

被礦裡派來給學生們帶路的趙偉,看著眼稀稀拉拉連路都走不穩的學生們大聲的喊著。

路還沒走一半,不少同學的腳已經磨出了泡。不停地休息。多虧有山裡的學生,常走山路,有上下坡的經驗。早帶領學生到了山上。那些戴著眼鏡的老師們沒被他們拉下。老師們同學們要想全到鐵礦,少說也得下午兩三點,如果這樣,不到半夜回不了學校。先到的老師一商量,決定讓學生先休息一會兒,養足精神。

在休息的時候,學生們則互相檢查著彼此的雙腳,然後挑破腳上的水泡,這些學生中有不少都是城內的地主、富紳的少爺,但是在這裡和學校一樣他們必須要拋開所謂的嬌貴的少爺脾氣,這裡沒有富人的少爺,也沒有貧民的子弟,只有宣化縣國民中學地學生和童軍第一團的童軍。

“這條險象環生的盤山路是當初鐵礦建設時期,爆破工人用炸藥一點點炸出來的盤山路。你們看到的那邊運礦鐵路的坡道,實際上就是炸出地石塊堆出了坡道。工程量之大絕對超過出人們的想象,現在這座礦山每天可以開採1500噸礦石,運到在山下的選礦廠經過磁選出鐵礦砂後裝上火車再運到西北的鍊鐵廠冶煉成鋼鐵用於製造機械裝置。”

在學生們休息的時候,趙偉向已經重新穿著鞋的少年們介紹著這座礦山還有這條路。

看著這些少年之前皺著眉頭說笑著挑破腳上的水泡的時候,趙偉明白是什麼讓他們變得如此堅強。和小學以服務性質的童軍不同。在中學他們除了服務之外,他們還需要接受一定地軍事訓練,西北的青少年就是西北的未來。保持最堅定地意志、鍛鍊最強健的體魄、安守最儉樸的生活是對每一名西北青少年的要求。

“嘟!立即整隊前進!注意腳下的山路!兩人一排,靠邊!”

休息了十多分鐘之後,學校的軍事教員吹響了哨子大聲的吼叫著。

當學生們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