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發現在秋霜兩字下面有一個黃豆大小的突起,並不明顯。劉維覺得有門,使勁向下一按‘嘡啷’一聲寶劍彈出劍鞘半尺。剎那之間一股寒氣撲面而來,劉維被嚇了一跳退了兩步,看到沒什麼危險伸手握住劍柄寒氣又突然消失。一股暖流沿著著劉維握劍的手順手臂而上流進劉維的身體繞了一圈消失不見,劉維馬上就覺得身體暖洋洋的說不出的舒服。
‘蒼’一聲將劍從鞘中緩緩拔出,只見一團光華綻放而出,寶劍出鞘寒光逼人、劍刃寬有兩指,刃如霜雪。想到剛才撲面的寒氣。劉維暗讚一聲“果不愧秋霜之名,好劍。”劉維從小就在仙俠小說和香港武俠電影薰陶下自然也對武術神功抱有幻想,現在一劍在手自然而然的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忍不住覺得自己也有古代大俠那種傲視群雄的氣勢了。玩耍之心頓起,拿著‘秋霜’舞弄起來,然後使盡全身力氣大喊一聲左右須劈兩下,‘嗤嗤’兩道雪白的有形無質的劍氣破劍而出。‘咄咄’兩聲正中房間左邊支撐樓梯的兩根柱子,然後就聽見咯吱聲不斷,柱子開始晃動起來明顯柱子在埃了兩劍之後要罷工了。隨著柱子折斷樓梯呼啦一下倒塌下來,碎木灰塵齊飛。劉維扔掉寶劍抱著腦袋往後連退幾步沒有被傷到,好一會才平靜下來。待得灰塵散去,吐了吐舌頭劉維馬上意識到這劍是個寶貝。自己一個沒有武功的人拿著就能發出如此犀利的劍氣,可以想象要是哪個高手拿著它還不天下無敵嗎。
小跑過去撿起地上的秋霜然後就去把劍鞘,試了兩次還是沒拔出來。拿著秋霜平貼在劍鞘上向下劃去,劍入青石如切爛泥一般。要不是親眼看見劉維都不敢相信世上真有這種切金斷玉的寶劍,嘿嘿笑著取出劍鞘把秋霜歸入劍鞘卡一聲脆響劍鞘自動鎖住秋霜。整把寶劍入手甚沉,用手“寶貝啊”,想著這王府內不知道有沒有危險帶這秋霜還可以防身自己先帶著吧反正是捨不得放手。在看看房間,本來還想看看二樓有什麼寶貝呢,現在這種情況除非自己會輕功飛上去,“哎”都怪自己手癢癢。
拿著秋霜出了‘論劍閣’又在內閣裡轉了轉,找到幾間好像是主人臥室,金銀財寶到有不少不過現在劉維也沒什麼興趣。這地方出不出的去還兩說呢。劉維覺得有點餓了,順手推了一間房門進去。房間裡一排書架擺滿了書,中間是書案。步入書房四面牆上掛了四副古畫。書案之前擺放著一個青銅香爐。劉維走到書案後一**坐到椅子上,從旅行包裡拿出餅乾和礦泉水,不敢多吃只是吃了幾口又喝了幾口水。雖然還有一包餅乾沒打封呢但是不知道在這裡能不能找到吃的,只有委屈自己少吃點為以後打算了。不經意間看見書案上放著幾封書信和一本沒有書名的線裝書冊,頓時引起了劉維的好奇心。拿過書冊小心翼翼的翻開,畢竟不知道這書已經幾百年了損壞了就不好了。劉維一開始只是已欣賞的眼光來看這寫書人的書法。但不知不覺間已經被裡面記載的內容所吸引,原來寫書的人就是這武王府的主人‘趙德廉’。書上記載類似現代日記一樣,而且還記載著武王平生一些疑問,這其中就有這武王府的由來。
原來這武王‘趙德廉’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小兒子,自小喜愛武功。本來趙匡胤就是武將出身一身武功出神入化打下了大宋的天下,其他兒子皆不喜武術。一身本領無人繼承直到生了這個小兒子如獲至寶,把一身本領都轉移到小兒子身上了。而趙德廉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武功小成,太祖雖然沒有把大統傳給他的意思,但也在趙德廉十六歲的時候封為武王。在江山社稷方面太祖看重的是另外一個兒子趙德芳,當然趙德廉也沒有要當皇帝的意思,剛被封為武王趙德廉知道自己好日子快到頭了。因為被冊封的王爺是要參加管理政事的。還沒能封為武王的訊息昭告天下趙德廉就留書出走闖蕩江湖去了,短短兩年化名趙仁的趙德廉憑藉自己的功夫在江湖上行俠仗義闖下諾大的名聲。可就在趙德廉留書出走的第二年皇宮裡發生了一件大事改變了趙德廉的一生。年僅五十歲的太祖趙匡胤駕崩了,太宗趙光義繼位改名諱趙炅,太祖去世後,得到訊息的趙德廉連夜趕回京城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面等到的是叔叔也就是太宗傳的太祖臨終口諭。讓趙德廉到北疆居住協助邊關防備遼人終身不得回京太宗親筆題字“永鎮吾疆”。
剛進京的趙德廉就被打發到邊疆了連母親兄弟都沒見上一面。看到這裡劉維不禁感嘆世事無常啊,想想自己現在比武王可慘上不少,人家好歹也是王爺啊,現在自己可真是走投無路了。喝了口水,點上一根紅塔山接著看下去。趙德廉表面上當自己的糊塗王爺整日練武。其實暗地裡早就對這件事產生懷疑。悄悄的讓自己在江湖上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