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猴子一行人到了萬壽山,唐僧無知以為到了靈山,引起猴子嘲諷,引發了一番關於靈山路程的討論。
萬壽山地靈人傑,有鎮元大仙壓陣,自然沒有任何妖邪之氣,沙僧道:“師兄,此間雖不是雷音,但觀此景緻、氣象,必有個好人居止。”
猴子道:“此言卻當。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可以放心慢行,賞玩山景!。”
如願著一般,鎮元大仙被元始天尊請到上清天彌羅宮聽混元道果去了,四十八個弟子帶起了四十六個,只留下清風、明月兩個最小最頑皮的徒弟看守道觀,並將打兩個人參果招待故人金蟬長老的重任交代給二眾,並交代二人小心提防他手下徒弟,不能讓他們知道。
唐僧一行進了五莊觀,清風、明月使法支開猴子、八戒、沙僧三眾後,向唐僧進獻人參果,奈何唐僧肉眼凡胎,不識這仙家寶物,將這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萬年只結三十個果子的人參果,草還丹,當成三朝未滿的嬰兒,不敢吃,卻是便宜了清風、明月兩個。
清風、明月享用人參果時,被八戒瞧見,八戒說與猴子聽,猴子立即設法偷果,因不知靈果玄妙,浪費了一個。
猴子雖是慣偷,但屁股從來擦不乾淨,事情很快便敗露,被清風、明月發現,招致兩個道童一頓數落。
人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猴子卻絲毫沒有這覺悟,被清風、明月明月數落一通後,竟然幾次舉棍欲打,但兩道童修為不弱,怕打之不死,又把棍放下。猴子欺軟怕硬,這兩童子不好動,就喪心病狂的將人參果這一天地靈根推倒了,夜間帶著唐僧跑路,往西而去。
本來清風、明月兩個道童要昏睡過好幾天,足夠唐僧等人跑遠,不想鎮元大仙在猴子走的第二天歸來,解了兩人的嗜睡法術。
聽完清風、明月兩個對猴子惡行的講訴,得知自家抱樹被推倒,大仙也不惱怒,不是成竹在胸,便是早知道猴子能請來人醫好靈根。
人參果是先天靈根,自天地開闢起,便存於時間,年齡已經很大了,已不負當年活力。鎮元子知道觀音手中有能令焦木回春的靈水,但不想求借靈水而欠觀音人情,此次猴子推倒人參果,他正好藉此機會,讓觀音主動出水,令人參果樹破而後立。
見清風明月兩個千多歲的小傢伙哭哭啼啼的,不成體統,便道:“莫哭,莫哭,你們不知那姓孫的厲害,他是個太乙散仙,曾大鬧天宮過,有些神通。他既然打倒了寶樹,便讓他賠命!你可認得那些和尚模樣?”
清風連忙道:“都認得。”
鎮元大仙對清風、明月道:“既認得,都跟我來。”又對眾徒弟道:“徒弟們,收拾下刑具,等我回來打他。”
鎮元大仙四十六個徒弟去整理刑具,鎮元大仙則帶著明月、清風縱起祥光,追趕唐僧一行人。
鎮元大仙是地仙之祖,修為高深,速度很快,頃刻間就飛出千里之遙。
鎮元大仙飛出千里後停下,在雲端裡向西路往去,不見唐僧一行蹤影,暗道白龍馬雖然神異,但唐僧終是個凡人,一夜逃出千里是極限,既然不在西路,當還在東路上。
鎮元大仙這麼想著,便轉頭向東往去,發現自己多飛了三百餘里,原來唐僧雖一夜馬不停蹄,只行了六百二十里路。
清風、明月二仙童也瞧見了唐僧一行人所在,對鎮元大仙道:“師父,那路旁樹下坐的是唐僧。”
鎮元大仙道:“我已見了。你兩個回去安排下繩索,等我拿了他後好捆綁。”
清風、明月駕雲回五莊觀後,鎮元大仙按落雲頭,搖身一變,收斂了一身的神異,變作個行腳的有道全真。
鎮元大仙鶴氅變成一領百衲袍,戴九陽巾,系呂公絛,踏三耳草鞋,手搖麈尾,漁鼓輕敲,大袖飄飄,便向唐僧一行人走去。
大仙徑直來到樹下,對唐僧高叫道:“長老,貧道起手了。”
唐僧連忙答禮道:“失瞻,失瞻!”
大仙問:“長老是那方來的?為何在途中打坐?”
唐僧道:“貧僧乃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經者。路過此間,權為一歇。”大
仙佯訝道:“長老東來,可曾在經過荒山?”
唐僧道:“不知仙官居何寶山?”
大仙道:“萬壽山五莊觀,便是貧道棲止處。”
猴子聞言,壞事做盡的他連忙答道:“不曾,不曾!我們是打上路來的。”
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