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從各處跑過來,七手八腳地把幾個人抬走。
“我說,觀主這火是不是有……”
“噓,就這麼個機會,別說了,走!”
“收拾他們一下?”
“捆起來,做個樣子。”
“繩子!”
來抬人的幾個小道士心知肚明,這是觀主心裡那口邪火發洩的大好機會。
而觀主此時,則坐在大椅子中,看向王三那個屋子的方向,不知在思索些什麼。
原來,這廣蘭城行知觀的觀主早就不喜大長老。按理說,這一觀之主不說有什麼權利,卻也應該靠著國教人物的名頭受著各方尊敬。哪怕是這麼個沒什麼特色的廣蘭城,他觀主也應該是個萬人尊敬的人物。他不光要和當地各式官員打交道,還要負責源天教的宣揚,承擔當地民眾的敬仰。然而,就因為這源天教大長老閉關之處離廣蘭城最近,時常到這道觀小住,導致這廣蘭城,乃至整個帝國,都沒有人知道自己這個行知觀觀主,提起廣蘭城,所用人唯一能想到的,就只有這麼個只知道修行的土掉渣的“大長老”!
他是行知觀的觀主,可有幾個人知道這個觀主的真名項山歌!一切的名頭好處都被一個到處裝傻的大長老搶走了!
話說,窮舉帝國各地觀主幾十位,有幾個的修為像他一樣,開啟經脈七道?本身修為高,能力也沒有問題,可偏偏是被大長老的光環掩埋,心裡怎麼可能沒有怨氣?
若盡是如此還則罷了,但這什麼大長老竟然處處和自己作對!僅僅是打造的把寶劍,就整天喋喋不休!莫說這寶劍是他一觀之主趁手的兵刃,就算他只拿著當裝飾品又怎麼了?各地觀主私下裡那的地方錢財多了去了!就你管著我?還處處拿捏著我?
更可氣是這幾個大長老的徒弟!對自己倒是畢恭畢敬,但是隻要不見自己的面,少得了他們折騰?!
若不是大長老的修為比自己高深得不知何幾,他早就翻臉了!
反正這個師兄弟之稱又不是真出自一個師門,只是門中老一代修行者為了排輩的稱謂!
不過,端著手中的古董蓋碗,品了一口香茗,這觀主覺得,自己好像還可以做些什麼。
王三不知道這一出,只是看著手中這本修行書。還真別說,這書裡給的方法確實管用,果真是按照上面的功法,修行會快上許多。不過,當時自己和師傅一致認為,修行就是元氣的迴圈啊!這個樣子修行,哪來的迴圈?
他王三是絕對不會按照這上面寫的來練的!
不過,開啟四條經脈以上就會有更多對天地自身的感知?就是說,自己只要再往前一步,就不用整天掏空心思去琢磨天地道理,那種感知自己就能來了?
能提升境界的東西才是好東西啊!所謂的修為,所謂的元氣量,那都是浮雲!
王三突然就對自己的修為感興趣起來!因為,真真正正觸碰到那老頭的兩道神通以後,王三已經感覺到,自己,好像要開啟另一條經脈了!
第十章 空間!境界!衝擊!
境界,是一個多麼美妙的詞彙啊!
只有達到了境界,才能領悟到師傅道法的精髓,只有達到了境界,才能真正看清楚這個世界,只有達到了境界,才能夠使用更大的力量,只有達到了境界,才能讓他王三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感知更深的層次,是王三這輩子唯一的追求。
閉目斂息,王三開始催動自己的元氣。
和源天教通用的《天道心法》不一樣,源天教的心法注重的是衝擊,而王三的練法,注重的是迴圈。不止迴圈在任督二脈,還要迴圈再全部的經脈,絡脈,乃至其他的幾條奇經八脈上!經絡本就交錯,交匯於各腧穴,此等法門,便是催動可交匯經絡間的迴圈,以達迴圈往復,生生不息之意。以此練氣,元氣充盈,筋骨滋潤。本來王三也只是以為這種方法只有這種功效,但看了老頭的心法,王三觸類旁通:境界提高了,不同的迴圈是不是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不過,這些王三現在根本沒有功夫想,他的精力,完全放在了元氣的迴圈上。
《天道心法》所述,所通經脈越多,元氣在任督二脈當中迴圈之時分散到經脈中的也就越多,所以越到後來,境界的提升也就越慢。此時,王三全力催動任督二脈的元氣流動,果然發現,每次迴圈,都會有元氣流到他打通的四經脈中,一去不返!他把元氣催動得越快,流失也就越多!一開始,王三還會元氣充盈,可是迴圈了這麼久,元氣竟然有些枯竭,可是卻絲毫沒有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