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見朕稽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賢也。”命左右賜坐。雲中子也不謙讓,直接坐下,待過了一陣後,才說明來意:
原來,他見朝歌妖氣重重,當時妖狐還未完全煉化了金丹,自然隱藏不住,心裡掛念,準備一番後,就除害來了。
紂王聽了,笑道:“宮中守衛頗多,哪裡妖怪,道友多心了。”
雲中子拿起一把木劍,笑道:“大王將這木劍掛於分宮樓三日,一切便可知曉。”
紂王聽了,覺得沒有什麼大礙,笑著命人去做了。雲中子見事情達成,和紂王聊了一陣後,就告辭離去了。
紂王見被他撇在一邊的文武百官,俱是一臉不悅,心裡偷笑,傳令時間已到,宣佈退朝,百官無奈,只得離去。紂王開心的往壽仙宮走去,卻不見妲己來迎,心頭有些不安,問左右道:“怎麼不見蘇美人來迎?”
侍御官啟陛下:“蘇娘娘一時偶染暴疾,人事昏沉,臥榻不起。”紂王聽了,連忙下了龍攆,往急進寢宮,揭起金龍幔帳,見妲己面似黃金,如白紙,昏昏慘慘,氣息微茫,懨懨若絕,紂王心神震動,連忙抓起妲己的手,問道:“愛妃,只不過數個時辰不見,何故變成這樣?”
妖狐裝作昏迷,眾人自然不知,心裡卻罵開了,如果不是從孔宣得的金丹護住她地心脈,怕是方才那一遭,就能讓她喪命了。不過,她也是因禍得福,將金丹又煉化了一些。而且,她方才得到逍遙境使者的傳話:任那除妖木劍作崇,也趁此一舉,煉化金丹,成就金身,今後就沒人會懷疑她了。
所以,她也沒像歷史一般,讓紂王將那木劍毀了,從而引起他人懷疑。
………
話說陳塘關有一總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訪道修真,拜西崑崙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遁術;因仙道難成,故遣下山輔佐紂王,官居總兵,享受人間之富貴。元配殷氏,生有二子,長子金吒,次子木吒。此時,正是李靖一家睡覺之時,誰也不曾看到,一顆珠子從天而降,穿過他的府第房中,進入李靖的元配夫人——殷氏腹中……
'奉獻'
………【第一百六十二章 妲己“善名”】………
第一百六十二章妲己“善名”
三日過後,妲己果真如逍遙境使者所說的一般,徹底將那金丹煉化了,連跨數個瓶頸,成就金身之體,從此不再懼怕任何除妖劍了。但與此同時,妲己心中也留下了一個陰影,那就是她的一舉一動,皆在逍遙境的監視之內,一旦她有異心,怕是難逃滅亡之命。再說紂王見妲己復甦,對更是她百依百順。真是:無道樂溫柔,日夜宣yin興未休;月光已西重進酒,清歌罷奏箜口。
卻說那雲中子將劍賜與紂王后,人並沒有離去,還在朝歌,見被壓下的妖氣突然轉為浩然仙氣,雖然不知道是何緣故,可也知道這絕不是好事,仰嘆道:“我只欲以此劍鎮減妖氛,稍延成湯脈絡,孰知大數已定,妖狐竟轉就金身。一則是成湯合滅,二則是周室當興,三則神仙遭逢大劫,四則姜子牙合受人間富貴,五則有諸神欲討封號。
罷罷罷!也是貧道下山一場,留下二十四字,以驗後人。”雲中子取文房四寶,留筆跡在司天臺照牆上:
“妖氣穢亂宮廷,聖德播揚西土;要知血染朝歌,戊午歲中甲子。”
雲中子題詩後,兀自回到終南山去了。但那朝歌百姓,見道人在照牆上題詩,都好奇得緊,俱來看念,如此反覆數次,還是不解其意,人煙擁擠,聚積不散。正看之間,適值太師杜元銑回衙;只見許多人圍繞府前,兩邊侍從人喝開他們。
太師也有些驚異。問道:“什麼事情,聚了如此多的人?”
管府門役稟老爺:“有一道人在照牆上題詩,眾人疑惑,故而眾人聚來。”
杜元銑聽了,在馬上看見是二十四字,其意頗深,心中一動。怕此詩引來禍端,連忙命門役用水洗了。太師進府將二十四字細細推詳。窮究幽微,終是莫解。
暗想:此必前日進朝獻劍道人,說妖氣旋繞宮闈,此事倒有些著落。連日我夜觀天象,但見宮中妖氣日盛,旋繞禁闥,昨日妖氣轉化。定是異變不祥,故留此鈐記。
如今天子荒yin,不理朝政,權奸蠱惑,天愁民怨,眼見商朝傾危。我等受先帝重恩,安能坐視不理?況且朝中文武,個個憂思。人人危懼;不若乘此具一本章,力諫天子,以盡臣之節氣。非是買直沽名,實為國家治亂!
杜元銑想罷,不再遲疑,當夜修成奏章。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