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姜望的話,姜無棄並無怒意,反倒很開心的笑了:“姜卿節禮兼持,本宮甚為欣喜。”
在場沒有哪個瞎的,都瞧得出來,他的笑容出自真心。
他不是虛偽,他是真的這樣想。
姜望表示只受帝君之賞,這是持禮。面對他姜無棄,也不卑不亢,這是持節、
齊國出了人才,他就很高興,哪怕這個人未必能為他所用。
只有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才能如此考慮問題。
而他這句讚歎裡,有一個重點,在於“本宮”。
稱孤道寡,非獨國主專有。
皇子亦可稱孤。無論是姜無庸還是姜無棄,都以“孤”自稱過。
但只有一宮之主,才有資格自稱“本宮”。
一般除了皇后、擁有獨立宮殿的妃嬪外,就只有太子有資格自稱“本宮”,因為太子是東宮之主。
然而在齊國,便有幾個例外。除太子之外,還有三位皇子皇女擁有獨立宮殿,被視為亦有繼位資格的標誌。
其中,姜無棄正是長生宮之主!
“本宮”二字,便是在提醒姜望——我有資格繼儲,所以賞你罰你,都在一心,你須受著。
姜無棄這樣說,姜望只能沉默。
他總不能說,我怎麼樣,關你屁事?
這裡畢竟是齊國,姜無棄畢竟有望繼統。齊國出的人才,還真關他的事。
笑過,姜無棄略想一想,又道:“當日在南遙受辱,也是我十四弟學藝不精。既然姜卿坦然無懼,今日道左相逢,便再求一戰如何?”
意思很明確,當初姜望教訓了姜無庸,他今日也教訓一次姜望,便算扯平。
倒也不很過分。
雖然在南遙城,主動挑事的是姜無庸,自取其辱的也是姜無庸。但在齊國,甚至放眼整個天下,姜姓皇室自是有不需太講道理的資格。
姜望也不做無用辯解,只彈劍道:“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這本就是我想要的,只是沒有主動說罷了!
雖然還沒有到那種聞戰則喜的戰鬥狂人地步,但對於戰鬥,也是坦然無懼。
姜無棄滿意地點了點頭,並未回頭看他身後的那群人,只問:“姜卿成名於戰場,誰可共為此戲?”
身後一人站出:“願為殿下戲!”
是張詠。
看來那場滅門之禍改變了他許多,曾經在天府秘境外的那些怯懦、畏縮,似乎全被剝乾淨了。
現在的張詠,有著血海深仇在身的陰鬱,毫不掩飾的進取欲,以及因此不惜與任何人相爭的決然。
“殿下。”李龍川額上玉帶光華隱隱,愈發襯得其人英武:“雲霧山是消遣之地,在此為武戲,恐怕不妥。”
姜望這邊幾人裡。
晏家富貴傳家,但真正崛起,也只在前相晏平身上。臨海高氏也是在靜貴妃得寵之後才算煊赫起來。真正論及底蘊,都不如石門李氏。許象乾更不必說,青崖書院固然天下知名,齊國人未必就肯賣這個面子。
能夠阻止姜無棄的,也只有他李龍川了。
當然,論及關係,姜望已去摧城侯府拜訪過,比之晏撫、高哲,自是與李龍川更親近一些。
這時,姜無棄身後一個人出聲道:“居其安者思其危,大齊立國,靠的可不是忍讓,你李氏傳家的,也非消遣。愈是此閒散地,愈是不能忘武風!”
此人高冠博帶,氣質古雅。
李龍川認出其人,乃是名家宗師級人物公孫野的後人,名為公孫虞。
與他做口頭上的爭論,幾乎沒可能佔得上風。
尤其他話語中提及石門李氏,並不十分恭敬。
李龍川劍眉一揚,直接道:“不若你我就於此交手,以示你公孫家不忘武風!”
“非也非也。”公孫虞淡笑搖頭,此等言語逼宮,輕易便可化解,他只視作好笑。
但張詠在一旁搶道:“既然李龍川公子強要出頭……”
他轉身對姜無棄請示:“當年鳳仙張氏與石門李氏並稱一時,如今鳳仙張氏後人不肖,門庭已失。追思先祖之勇,願求與李龍川公子一戰!”
對於張詠來說,若要揚名,戰李龍川的效果要遠遠強過與姜望一戰。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只要人們記起當年的歷史,就會下意識的將鳳仙張氏與石門李氏放在一起對比。
對於現在已經什麼都沒有了的鳳仙張氏來說,這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