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2 / 4)

,新的貿易協定終於簽署了,於是,我們很快就出發前往柏林。率領採購委員會的,是蘇共中央委員,造船人民委員部委員特沃祥,他與政治局委員、外貿人民委員米高揚,甚至大家認為,與斯大林本人關係密切。&nbsp&nbsp

羅斯福臨終前的一封電報

斯大林與羅斯福之間,存在著某種信任關係。 羅斯福總統去世之前竭力爭取保持這種關係。 但他去世之後,這種關係不復存在。 在羅斯福臨終前的幾周裡,英美的代表在伯爾尼與蓋世太保駐義大利的頭目、黨衛軍將軍卡爾·沃爾夫進行談判,這給羅斯福與斯大林的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參加這個談判的還有美國駐瑞士情報負責人阿倫·達拉斯,因此使談判具有特殊的性質。雖然伯爾尼談判2月中就已經開始了,但哈里曼大使直到1945年3月12日才將這種接觸的有關情況通報給了莫洛托夫。 斯大林對這個談判做出了激烈反應。他將這個看作是西方盟國揹著蘇聯與德國人單獨媾和的企圖。蘇聯政府有關讓蘇軍代表參加談判的要求被駁回了。 由於事情可能演變成一樁醜聞,於是驚動了羅斯福。3月25日,羅斯福的親筆信送到了克里姆林宮。在信中,羅斯福援引哈里曼與莫洛托夫就此事的信件來往,試圖說服斯大林,“由於誤解,跟此事有關的事實未能正確地轉告給您”。羅斯福在信件的結尾以和解的語氣寫到:“…我希望,您會向蘇聯有關負責人解釋清楚此事的願望和必要性,即為何我們急於採取迅速和有效的措施,以便促成在戰場上對抗美軍的任何敵軍的投降。” 3月29日,斯大林通報美國總統,說他不僅不反對,相反地,完全贊成德軍在任何戰場上的投降。“但是,只有在下列條件下我才能同意與敵人談判,”斯大林繼續說,“即如果這類談判不會導致敵人境況的改善,如果能夠排除德國人耍手腕並且利用這個談判將軍隊投送到其他戰場,首先是蘇聯前線的可能。” 斯大林掌握的情報是,在伯爾尼談判的掩護下,德軍統帥部開始將部隊從義大利投送到蘇德前線。事情變得嚴重了。1945年4月1日,羅斯福對莫斯科的激烈反應做出回應。他在信中寫到,圍繞著與德國人有關其在義大利的部隊投降問題的談判,“已經造成了一種令人遺憾的擔憂和不信任的氣氛”。 不能排除的是,羅斯福總統可能不知道伯爾尼談判的全部細節,而且被隱瞞了事情的根本。現在,有不少關於美國情報部門的各種秘密“倡議”。譬如,1934年10月份,以記者身份為掩護的美國特工特奧多·A·莫德在土耳其會見了德國大使馮·巴本並向他轉交了一份檔案,這份檔案應該成為美英德三國政治協議的基礎。其中,表示願意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包括波蘭,波羅的海和烏克蘭等的霸權。 這份檔案的作者提議肢解蘇聯,並將其部分領土移交給德國。而德國人則許諾美國人和英國人在東方開闢戰線。 當羅斯福瞭解到這些之後,便禁止繼續進行試探,並下令收繳了莫德的出國護照。然而,甚至在此後美國情報機關與敵方密使的秘密接觸從未中止過。 羅斯福給斯大林有關伯爾尼事件的最後一封電報,是1945年4月13日送達莫斯科的,也就是總統去世之後的第二天。電報中說,這件事情“已不再新鮮,沒有帶來任何益處,並已成為過去。無論如何,不應該相互不信任,所以,類似的小誤會今後不應該再次發生。我相信,當我們兩軍在德國建立接觸,並聯合進行完全協調一致的進攻時,納粹軍隊將會崩潰。”羅斯福透過這個類似臨終遺書的信件強調了信任關係的重要意義,儘管有各種困難,但是,在羅斯福與斯大林的相互關係之中這種信任的成分還是可以觀察到的。要是羅斯福活得長一些的話,那麼,有可能戰後時期的關係會更更好一些。不排除在羅斯福與斯大林之間存在信任的前提下,可以避免走極端,以及“冷戰”的危險對抗。羅斯福過早辭世,杜魯門入主白宮,引起了蘇方相應的反應,從根本上改變了局面。&nbsp&nbsp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斯大林與丘吉爾

###老手丘吉爾迫於情勢,與斯大林進行合作。 西方盟國出於自保的考慮,決定推遲開闢第二戰場。丘吉爾自告奮勇到莫斯科,把這個決定親自通報給斯大林。 兩個對立世界代表的會見充滿了火藥味…… 斯大林與丘吉爾第一次會見時,局勢相當不妙。英國首相抵達莫斯科,是為了通知蘇聯政府首腦,西方盟國決定放棄兩個多月之前所作的關於1942年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的承諾。這個義務是莫洛托夫1942年6月訪問倫敦和華盛頓時,以正式聯合宣告的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