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3 / 4)

小說:南宋之我主沉浮 作者:死磕

攻,護衛大宋朝廷,護衛我大宋江山,不知道魏國公有什麼想法,若是需要哀家出面。。。”

“不敢不敢,臣不敢勞頓太后,臣一定率領大軍,護衛京城,護衛朝廷,護衛皇上和太后。。。”

謝太后的臉上,顯露出來一絲的笑容。

“魏國公,平身吧,哀家等著你的好訊息。”

回到樞密院,賈似道才發現內衣全部都汗溼了。

以丞相的身份,統領十三萬大軍作戰,這樣的局面,賈似道做夢都沒有想到,可到了如今的局勢,只能夠是他率領大軍作戰了。

死守京城肯定是不行的,一旦蒙古大軍包圍了京城,那一切都完了,京城裡面有那麼多的官吏權貴和百姓,消耗也是巨大的,若是蒙古大軍斷絕了京城與外界的任何聯絡,估計不要一個月的時間,大宋朝廷就只能夠選擇投降了。

故而駐紮在京城周遭的十三萬軍士,必須要殺出去。

十一月二十日,天下兵馬都督府在京城臨安設立。

賈似道親任都督,統領諸路軍馬,準備與蒙古大軍展開決戰。

皇上已經下詔,調集兩浙東路、兩浙西路、福建路、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的大軍進京,由魏國公、都督賈似道指揮,抗擊蒙古大軍。

可惜地方上前往京城的軍士不是很多,一直到十一月底,抵達京城的軍士總人數不超過兩萬人,也就是說,賈似道這個天下兵馬大都督,掌控的軍士不足十五萬人。

對於軍事方面不熟悉的賈似道,居然成為了天下兵馬大都督,這看上去是笑話。

接下來的戰略部署,在樞密院進行。

賈似道將侍衛步軍司都指揮使司孫虎臣調遣到了樞密院,擬讓孫虎臣出任先鋒官。

賈似道與孫虎臣商議之後,決定近十五萬大軍,將在蕪湖一帶抵禦進犯的蒙古大軍,大軍依託蕪湖,以優勢兵力圍殲進犯的蒙古韃子,力爭在丁家洲一帶徹底打敗蒙古大軍。(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四章 蓄勢待發

鹹淳九年十一月初五,開封府城,魏王府。

才進入冬月不久,開封府城已經異常的熱鬧,熙熙攘攘的人群,來來往往的商賈,絡繹不絕的商鋪,鱗次櫛比的樓房,縱橫交錯的街道,繁華熱鬧的集市,構成了一幅遠比《清明上河圖》熱鬧的場景。

沒有人知道,一項重大的決定,即將在魏王府形成。

吳邵剛站在上首,左邊依次站著李庭芝、郝經、劉秉忠、張文謙和許衡等人,右邊則依次站著蔡思偉、張炳輝、馬華軒、馬龍和袁世春等人。

中間擺著一個沙盤,上面插著紅色與白色的旗幟。

剛剛過去的時間,吳邵剛已經和眾人進行了數次的沙盤演練。

一場兵力推進的演練已經結束。

紅色旗幟代表的是魏王府轄下的大軍,白色旗幟則是代表蒙軍,沙盤上面,絕大部分的地方都被紅色的旗幟佔領,白色的旗幟只能夠被壓縮在少量的邊沿地帶。

吳邵剛看著眾人,慢慢的開口了。

“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的主力,大都在漠北草原以及南方,山東的防禦相對空虛,這裡駐紮的絕大部分都是新附軍,也有少量的蒙古鐵騎,當年駐守山東的李造反,讓忽必烈幾乎不敢相信新附軍和漢人,故而在滅掉了李的叛亂之後,派遣蒙古鐵騎進入到山東,統領整個山東的防禦事宜。”

“這本來是不錯的安排,蒙古鐵騎與新附軍聯合作戰,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可惜的是,這些蒙古鐵騎的軍士,壓根瞧不起新附軍,在他們統領之下的新附軍軍士,怨氣沖天,毫無鬥志,其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直以來,忽必烈對山東都是不客氣的,因為這裡是李的老巢,為了打滅李的影響力,透過數年的殘酷鎮壓,忽必烈與大元朝廷完全平定了山東的局勢,不過在其平定山東局勢的同時,也激起了這裡漢人的仇恨情緒。”

“現如今山東的地理位置,已經變得極為重要,山東西路緊靠著淮南西路,山東東路緊靠著淮南東路,蒙古大軍已經完全佔據了兩淮,正在朝著江南東路與江南西路進軍,山東已經成為南北連線的通道,一旦山東出現危險,則將直接影響到南方征伐的蒙古大軍。”

“按照戰局的發展,估計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南方將被大元王朝完全的佔領,到那個時候,忽必烈以及大元王朝的實力將大大的增強。”

“時間緊迫,我們已經不能夠繼續等待下去了,必須要對山東展開進攻,力爭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