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3 / 4)

小說:南宋之我主沉浮 作者:死磕

剛,來挽救頻臨滅亡的大宋朝廷。

江南路已經沒有什麼能夠抵禦蒙古大軍進攻的大軍,那些地方上分佈的大軍,頂多也就是遲滯蒙古大軍進攻的步伐,想要打敗蒙古大軍不可能,除非是奇蹟出現。

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是賈似道的特點,一直到了這個時候,賈似道還是沒有完全絕望,他再次派遣使者,趕赴荊湖北路,試圖找到蒙古大軍的主帥阿術談判,條件還是那些,蒙古大軍撤離南方,回到北方去,大宋朝廷願意稱臣,願意每年給大元朝廷納貢。

賈似道也知曉,這樣的談判不大可能有什麼結局,畢竟阿術已經佔領了荊湖北路與荊湖南路,接下來就是進攻江南路,大軍將要進攻臨安府城了,人家佔據瞭如此巨大的優勢,怎麼可能輕易的撤離。

賈似道同時給魏王吳邵剛寫去了信函,明確提出朝廷準備搬遷到開封府城去,要求吳邵剛做好一切的準備,迎接皇上的大駕。

賈似道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力,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謝太后與皇上了。

一旦離開臨安府城,遷都到開封府城,那麼賈似道專權的局面肯定遭遇到巨大的挑戰,畢竟朝廷已經沒有多少的大軍,賈似道手中能夠掌控的,也就是殿前司以及侍衛馬軍司的十三萬軍士,至於說其他地方的大軍,要麼朝廷無法調遣,要麼就是不一定聽從朝廷的調遣。

魏王吳邵剛的麾下究竟有多少的大軍,賈似道不知道,可他清楚,吳邵剛麾下的大軍,實力強悍,才真正的能夠抵禦蒙古韃子。

若是朝廷搬遷到了開封府城,吳邵剛憑藉著雄厚的實力,掌控朝政,排斥他賈似道,那是很簡單的事情,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的事宜,賈似道是清楚的。

大半個月時間過去,派遣到鄂州去談判的朝廷使者沒有回來,不過信函送回了京城,阿術不僅拒絕了大宋朝廷的談判,而且直接處置了朝廷派遣的使者,以表示滅掉大宋的決心。

開封府城方向,沒有任何的動靜。

到了這個時候,賈似道知道,自己所有的猜測都應驗了,與蒙古大軍的談判陷入沒有希望,搬遷到開封府城也是奢望。

剩下的就是最後一個選擇了,再次的遷都,朝著南方遷都,將都城遷移到福建路的福州,如此可以暫時躲過蒙古大軍的追擊。

可是遷都就能夠讓蒙古大軍不繼續進攻嗎。

賈似道再次感覺到,他好像沒有了任何的退路。

鄂州陷落、高達戰死、夏貴投降的訊息傳到京城,朝中的大臣再次譁然,無數痛斥的聲音指向了夏貴,夏貴在京城的家人,則成為了過街的老鼠,殿前司已經派遣軍士守住了夏貴的府邸,其家人不得外出,在府邸之中等候朝廷的敕令。

其實朝中有能力的文武大臣已經不多了,自從襄陽府城陷落之後,不少的文武大臣辭官離開了京城,前往開封府城而去,他們已經不願意繼續留在這裡。

那些沒有多大本事,就是想著能夠混日子的官員,不會離開,可惜到了關鍵時刻,他們根本不可能提出什麼好的建議,當然這其中也有忠於大宋朝廷的官員,先擇留在了臨安府城。

不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大宋朝廷先後失去了襄陽、江陵、鄂州、建康、廬州和潭州等城池,京西南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淮南東路與淮南西路等地,其能夠掌控的地域越來越少,以前繁華富庶的地方也是越來越少,自身實力也遭遇到重創。

六月低七月初,南方進入到雨季,也進入到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季節。

持續的暴雨,以及難耐的酷熱,遲滯了蒙古大軍進攻的步伐。

蒙古大軍主帥阿術接到了皇上的聖旨,要求他穩定所有佔領的地方,暫時不要著急展開進攻,等到秋季之後再行展開對南方的進攻,爭取儘早滅掉大宋。

忽必烈的這道聖旨,自然是有道理的,酷暑季節,正是疾病流行的季節,從北方來的蒙古大軍,很難適應南方的氣候和飲食,這會導致疾病的流行,大大的削弱軍隊的戰鬥力,數年的襄陽之戰,蒙軍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教訓。

攻陷了鄂州之後,忽必烈已經明白,滅掉大宋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了,不需要那麼著急,儘管穩固已經佔領的京西南路等地,畢竟佔領了開封府城的大宋的魏王吳邵剛,還在一邊虎視眈眈,若是吳邵剛選擇對京西南路等地發動進攻,阿術率領的大軍,就有可能遭遇到前後夾擊的局面,前面數年的征伐,就有可能遭遇到重大的影響。

阿術接到皇上的聖旨之後,與副帥阿里海牙商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