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塔山阻擊戰首先打響。戰局的發展,的確如羅榮桓所說,是屍骨成山,血流成河。這八個字,不僅是對敵軍的形容,也是對聯軍的描述。整個遼西防線,特別是塔山防線,都被鮮血重新漿洗了一遍。國民黨軍隊整團、整師,甚至整個集團軍發起一波波成建制的衝鋒,滿山遍野都是人的海洋,陣地反覆易手,有的陣地,反覆爭奪達十次之多。在六天六夜的苦戰中,僅塔山一地,國民黨軍隊就遺屍六千多具。無論戰爭何等艱險,東北聯軍最終守住了陣地,從而也就宣告了攻錦戰役的勝利。

10月14日,林彪登臨錦州城北四五九高地附近的帽兒山。這天,大風驟起,雲煙茫茫。上午10時,林彪一聲令下,總指揮部的總攻訊號拔地而起。攻擊錦州的戰鬥終於打響了。經過三十一小時的激戰,到15日下午6時,全殲國民黨錦州守敵十二萬人,我軍付出了傷亡二萬四千餘人的代價。

國民黨上將、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兼冀熱遼邊邊區司令範漢傑被俘後,押解到虻牛屯指揮部。望著在這間小土屋內的林、羅、劉三大巨頭,他忍不住叫道:“真沒想到,你們竟然就在這破房子裡指揮打仗。”

林彪冷冷地問道:“範將軍對錦州之仗有何觀感?”

範漢傑哀嘆一聲:“錦州好比是一根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現在扁擔斷了。”

林彪又問:“那你對錦西戰鬥怎麼看?”

一提錦西,範漢傑氣就不打一處來:“我真想不通。從葫蘆島到錦州不足百里,六天六夜,侯鏡如率二個軍另六個師,爬也該爬過來了,可就是隻聞炮聲不見人影。還有廖耀湘,停在彰武遲遲不動,真是豈有此理!”

第57節:反動統治的“生命線”

攻錦戰鬥的勝利,實現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把蔣介石在東北的反動統治的“生命線”(溝通華北的咽喉)一舉切斷。誠如毛澤東10月3日電報所稱:

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10月17日,被長久圍困的長春守敵一個軍宣告起義;19日,包括一個兵團部又一個軍的守敵餘部全體投降。曾經是偽滿洲國首都的長春獲得解放。

我軍在錦州、長春的得手,證明了毛澤東關於南下北寧線指示的正確性。對於毛澤東驚人的預見和出神入化的謀略,林彪不得不再一次折服。

10月20日,毛澤東致電林彪,指出:在敵人“西進兵團沒有向瀋陽撤退,反而由新立屯、彰武地區西進的情況下,放棄攻打錦(西)葫(蘆島)的計劃,改打廖耀湘兵團,這一點我們和你們一致。”21日,從瀋陽出動後一直遲疑逡巡的敵軍“西進兵團”即廖耀湘兵團由彰武南下,從23日開始與我軍接觸,無論哪個方向都遭到英勇頑強的阻擊。在林彪指揮下,攻錦主力,迅猛回師,其他各路也作向心集中,約五十萬大軍26日將廖耀湘兵團合圍在黑山、大虎山的約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

廖耀湘兵團是蔣介石最精銳的王牌部隊,主要由新一軍和新六軍組成。國民黨有五大美式機械化主力軍,其中新一軍和新六軍就是其中兩支。

也是廖耀湘黴運當頭,我三縱一個營摸進胡家窩棚,見這裡天線林立,電臺“嘀嘀”的聲音響成一片,估計大有來頭,於是胡亂一陣手榴彈,竟然將廖耀湘的總指揮部炸成一鍋粥,幾十位高階官員全飛上了天,西進兵團指揮系統全部癱瘓。廖耀湘後來回憶說:“解放軍第一棒子即打碎了西進兵團的腦袋,使我感到兵團的命運已處於萬分危殆之中!”

包圍與反突圍,穿插與堵擊,追擊與逃跑,由於戰術動作變化太快,國共雙方軍隊在遼西走廊上攪在一起,全都亂了套。不僅國民黨部隊兵找不到官,官顧不上兵,解放軍的建制也分解成師、團、營。原來林彪所定的斬頭斷尾擊腰的戰術無法實施。

劉亞樓建議:“林總,現在戰場混亂不堪,像個立體滾筒,全擠到一堆了,不如來個大膽穿插,全面滲透,以亂制亂,亂而取之。”

“太羅嗦了!”林彪來的更乾脆:“告訴部隊,哪裡有槍聲就往那裡打,哪裡槍聲密集就往那裡衝。縱隊不要去找師,師不要去找團,大家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

一時間,遼西平原煙塵蔽日,吼聲震天,幾十萬大軍南北奔逐,鮮血重新漿洗著這片黑土。經過兩天一夜的戰鬥,廖耀湘兵團十餘萬人全部被殲。

兵敗被擒的廖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