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沉默的百勝將軍何小眼蜷縮在案几一角的一張大椅上,紋絲不動,那雙世人盡知的小眼睛閉得緊緊的。在微弱的燭光中,大帳中似乎越來越冷,一股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四處飄蕩,何小眼似有所覺,抱緊了雙臂。
刁斗上三更鼓響,夜深了,小白蠟燭在風中一晃,滴下一線燭油,燭芯一跳,亮了許多。何小眼坐起身,慢慢踱過幾步,走到案几前,原本黑亮黑亮的小眼在燭光下顯得散漫無力,飄忽不定。
案几上放在兩張小紙條,紙是好紙,是御書房專用的上品宣紙,在燭光下顯出圓潤華貴的玉白色。何小眼伸出手捏住小紙條,白皙的手掌居然微微顫抖起來。
“唉——”何小眼輕輕長嘆一聲,繼爾輕咳一聲,幽深空虛的大帳裡閃出一條高大的漢子,肅手立在何小眼身邊,何小眼在他耳邊輕輕嘀咕幾句,高大漢子點點頭,在黑暗中一閃,悄沒聲息出了大帳。
何小眼輕輕放下兩張小紙條,又輕嘆一聲,木然而立。讓沉默的百勝將軍何小眼猜疑驚懼,夜不能寐,長吁短嘆的不是軍情戰事,而是案几上的兩張紙條。
這一次皇上命秦王領大將軍印,何小眼為副將,統領八萬大軍征討的是蘇木蓮河邊大松山、小松山上烏峒蠻族七十八家叛亂洞主。大軍臨近大漠,秦王自領二萬明軍殿後,令何小眼率六萬精兵穿過大漠西沿,直赴大松山小松山下紮營。
蘇木蓮河衝開大山峽谷洶洶而下,左邊是大松山,右邊是小松山,兩座山險峻高聳,山上住著烏峒族八十六洞三萬餘眾。
洞主們生於茲,長於茲,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只要沒有外族來掠奪與屠殺他們,只要七層天上的花姑大神佑護他們,只要年成不是差得養不活人,他們都認為大松山,小松山就是天堂,他們從來就不瞭解外面世界。
其實烏峒蠻族八十六部眾是最早歸順大明朝的化外邊民。大明剛立國,烏峒族長哈里波豆赴京師奉表稱賀,進貢臣服。洪武大帝龍顏大悅,賞賜有加,封哈里波豆為世襲宣撫使,設宣撫使司、西寧衛撫治其眾,至今已二十餘年。
宣撫使哈里波豆誠心臣服,三年兩頭趕赴京師進貢朝賀,遇有朝節大慶更是盡心巴結,一來二去,波豆大人這麼些年來生活在大松山的時候還不如在京師多。他對大明的文化禮儀,農商經貿,物阜民富敬之慕之,心嚮往之,追之逐之。
於是波豆大人突發奇想,要將烏峒族八十六洞三萬餘眾盡數遷往大明內地,從此踏上致富道路。
波豆大人興頭頭趕到大小松山,剛提出自己的主張,就把八十六洞主當場嚇昏一半,另一半嚇傻。人們對不知不曉的東西最直接最合理的態度就是摒棄反對,族長突然間讓族人離開天堂遷居內地,當然誰也接受不了。
哈里波豆的兩個族弟哈里巴豆和哈里波波鼓動大家造反,先攻破駐在蘇木蓮河邊的西寧衛,殺俘明軍五千餘人,宣撫使哈里*波豆在忠於自己的幾家洞主死命護衛下逃得一命。
隨後,地方守軍兩次派兵征討皆不見效。大小松山高聳雄峻,林密路險,易守難攻,烏峒蠻人赤足草裙,膚黑如鐵,手執丈八竹矛,竄崖跳澗,勇悍無比,特別是大小松山之間三道長索相連,蠻人懸索越澗,來去如飛,明軍無可奈何。
朝廷得到密報,烏峒七十八洞反叛大明,曾先後派出使者到烏斯,噶爾,羅薩及蒙古和林通情達意,這幾個地方目前還未有所舉動,但都在觀望,侍機而動。形勢有利時說不定插一腳,所以皇上大驚大怒,派秦王、何小眼領大軍進剿。
何小眼對這樣的一仗視作稀鬆平常,他清楚這種仗沒有什麼懸念,甚至不用多花心思就可以搞定。烏峒七十八洞三萬餘眾,能打仗的充其量萬餘人,六萬久經戰陣的精銳大軍對付萬餘名烏合之眾,想打敗都不可能。
再過幾天,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寒秋夜,用十路明軍搖旗吶喊,明火執槍,放火佯攻大松山,再組織三支突擊隊夜襲大松山。大規模佯攻將大松山上的烏峒蠻族驅趕到小松山,三支突擊隊的任務是襲取三條懸索,控制飛索,斷絕蠻人後路,將全部烏峒蠻眾堵死在小小的小松山上。然後六萬大軍重重圍定小松山,圍而不打,要不了三兩天,蠻眾必定驚慌失措,走投無路,破綻百出,只等著沉默的百勝將軍指揮明軍象割韭菜一樣去收割叛蠻的人頭就是了。
這樣一場泰山壓頂,以石擊卵的戰役對百勝將軍何小眼來說當然是小菜,只不過比拍衣襟上的灰塵稍稍多花點力氣而已。在拜別秦王時,何將軍笑著說,可以準備報捷奏章了,不出半個月,必將剿滅叛蠻。